胡伦在天台上测试花3000余元从网上淘回的美国哈里斯步话机
深夜2点,刘虹曙开始用无线电在全世界通联圈里的朋友,他先反复报出自己世界独有的台号“BG8ERV”,然后等待回应。当有了回应,他把对方的台号记录下来,如果是以前没有遇到的台号,他就激动不已。
在手机通讯发达的今天,像刘虹曙这样爱好用无线电交流的人,在全球被称为“HAM”,译名正好是“火腿”。刘虹曙调侃称,“火腿”收获的快乐需要不断投钱改进设备,所以这种快乐要“无限垫”的昂贵代价。
1“长江”呼叫“黄河”
在上世纪还没出现以个人名义安装座机电话的年代,念小学的刘虹曙随父亲在邮局第一次见到了电话。那时候,他听说电话可以传递两个见不着面的人的声音。再后来,电影中“长江”呼叫“黄河”的片段,让刘虹曙对没有电线连接的通讯方式着了迷,他不断地追问老师,得到的答案却只有三个字——无线电。从此,刘虹曙一直想弄明白“长江”和“黄河”是怎么通讯的?
“我的台号BG8ERV中,B代表中国,G代表级别,8代表区域(中国云、贵、川三省),后面ERV是我的个人身份。”刘虹曙介绍,凡通过考试获得国家业余无线电操作执照的人,都拥有一个在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台号。
从小对无线电产生深厚兴趣的刘虹曙,一直没机会学习无线电,直到1991年参工有了收入,他才开始自学无线电知识。“第一个收音机拆了就还不到原。”刘虹曙最初从拆解收音机起步,他重装的收音机始终接收不到信号,后来向一位老师傅请教,才让收音机收到了信号。从那以后,刘虹曙隔三差五就把收音机拆起耍,因掌握的电子知识太少和专业工具不齐,他拆解的都是些较大的零件。刘虹曙通过自学能够维修收音机了,他又开始自学维修电视机、电冰箱。“那些年,听说哪个工友家电器坏了,我就主动跑去维修,不收钱,只为练手。”
“以前,私人组装或使用电台,会被别人说成是特务。所以民间根本就没人敢私自组装电台。”刘虹曙记得很清楚,从1992年开始,中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通过国家认证和逐级考核,可以拥有业余无线电操作执照,和全球唯一的台号。“国家对民间使用无线电管理方面的政策放宽以后,我组装的第一个电台第一次成功发出的信号,竟然接收到一个外国‘火腿’的回应,那把我高兴得整夜没有睡觉。”刘虹曙头回扮演“长江”与“黄河”通联成功,他从此沉迷无线电通联世界各地的“火腿”,且每次通联成功,他都会把对方的台号抄录在案,并和对方探讨学习更多的无线电知识。
近些年来,刘虹曙耗资十几万元改进电台,只为收获每次通联成功那短短几分钟的快乐。由于享受这样的快乐太花钱,刘虹曙调侃称“火腿收获的快乐需要不断投钱改进设备,所以这种快乐要‘无限垫’的昂贵代价”。
2“40多岁还不务正业”
段军10多岁的时候学习电工,父母当初这样安排,是想他今后靠电工技术养家糊口。段军向来以父母要求的“术业有专攻”为目标努力奋斗,但在他40多岁的时候,他通过两个读电子工程专业的儿子对无线电有了一些了解,最终“发烧”成为一名无线电爱好者。从此,段军在父亲眼里变成了一个“不务正业”的人,甚至担心两个孙子受他影响“学坏”。
段军对无线电的了解,更多的是从两个儿子那里听来的,曾经“头脑发热想组装一个电台吼起耍,但没有勇气去做”。2013年的某一天,段军在雷音铺偶遇刘虹曙、胡伦等人架设电台天线,好奇心促使他后来组装移动中继电台。
说起对讲机通讯与手机通讯的区别,段军脱口而出“照规定电台只能通话,不像手机可以用来聊天”。除此之外,手机只能在网络覆盖区域使用,对讲机自身就是一个电台,只要频率相同、之间没有山或建筑物等障碍阻隔信号,对讲机就能发挥作用。还有,对讲机不仅可以一对一通讯,也能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通讯时不需拨号,按键说话,松键收听,让使用者通讯更自由。若有移动中继台为第三方支撑建立通讯网络,对讲机的通讯范围不仅可以扩大到几百公里,还能根据需要随时以移动中继台为中心,调整通讯网络覆盖的地理位置。
“遇到搞不懂的问题,就打电话问儿子,他们给我说的全是理论知识。”电工出身的段军组装电台的时候,遇到在儿子帮助下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他就跑去找刘虹曙、胡伦帮忙。当段军的电台第一次发出“吱吱”杂音,40多岁的他高兴得像孩童又蹦又跳。为测试电台性能,段军经常在家用电台术语喊出“CQ、CQ,这里是……”,整得70多岁的父亲嫌他吵人,“老太爷说我40多岁不务正业,说那是莫明堂的细娃儿才耍的东西”。在段军父亲看来,这无疑很难以理解,但段军却乐在其中并沉迷于此。
段军父亲认为,家里有座机电话,出门有手机,没人愿意为打个电话身负沉重的电台,他更担心的是段军的耍心,会影响两个孙子的成绩。2014年暑假,段军两个儿子从学校回家,老太爷的担心出现了,段军和儿子有空就凑在一起讨论关于电台方面的知识。自感冷落的老太爷有了想法,但他没想到的是攻读电子工程学的孙子,能通过组装电台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3把爱好转向服务社会
胡伦,一个来达州生活十年的成都人。他和大多数无线电爱好者一样,最初通过反复拆解安装收音机,学到更多电子知识。由于从小欢喜“搞破坏”,父母引导他把爱好转入电子维修专业。当发邮件、打电话、网络传递信息的方式中断,无线电就成了短时间内能建起通讯网络的最好支撑。2012年,雅安地震发生后,刘虹曙、胡伦以省无线电应急大队通讯保障组成员身份进入灾区。
1992年,国家给民间无线电爱好者开通专用频率资源以后,国内“火腿”数量逐年增多,并带动一大批没有业余无线电操作执照的人“发烧”玩对讲机,这类刚“入行”的无线电玩家,被全球“火腿”调侃是“香肠”。据了解,如今达州有近300人获得国家认证的电台号,这些分布在达州各个行业的“火腿”经常聚在一起交流技术。胡伦于2007年获得台号“BH8ANR”。
2008年的一个晚上,胡伦和刘虹曙两个素不相识的人,通过电波成为朋友。2012年,雅安地震发生。胡伦、刘虹曙接到四川省无线电协会无线电应急大队通知,携带自筹的无线电装备赶赴雅安灾区,会同更多的“火腿”为抗震救灾提供无线电通讯保障。在灾区,胡伦发现自然灾害毁坏导致常用通讯工具失效后,无线电发挥出了惊人的作用。胡伦也注意到,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救援组织,在搜救、排危、通讯保障等方面都具备一定的水准,而他和刘虹曙这样的散兵游勇是被临时凑到一起的。其实,前往灾区前刘虹曙曾对胡伦说过,达州有人在筹划组建一支民间救援队伍,胡伦没怎么在意,因为“玩无线电是出于个人爱好,以前没想到这爱好能给别人提供多大的帮助”。
胡伦到雅安灾区救援的事在达州“火腿”圈传开不久,一个以“蓝天”命名的达州民间救援队找到了他,这时的胡伦在灾区已经受到各地“火腿”感染,他也很想发挥自己的爱好去帮助别人,双方在以“把爱好转为实践服务社会”的前提下一拍即合。
胡伦介绍,资源有限的无线电频率划分为军用段、航空段、警用段、民用段(如工地、茶楼、酒店等区域)、业余段。而无线电对讲机可分为专业无线电对讲机和业余无线电对讲机,两种对讲机发挥各自功用。专业无线电对讲机功能简单实用,留有多种通信接口,频率设置通过计算机编程,频率保密性较好,使用者无法改变频率。而业余无线电对讲机,体积小巧、功能齐全,可进行频率扫描,但在设备的稳定性、频率稳定性、可靠性、使用环境等方面都要比专业无线电对讲机差一些。
■本报记者 杜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