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办热线实录
“我给儿子办助学贷款,所有手续均顺利通过,没想到信用联社在审查时,因儿子未满18周岁而被拒之门外,我真担心儿子会与大学失之交臂……”昨日,家住达县石梯镇的郝先生拨打本报民生热线2382258求助,希望晚报“丁山帮办”栏目出面协调一下,帮他儿子顺利贷款。
◎晚报帮办调查
据郝先生介绍,他儿子是今年首次参加高考,被西南大学录取。因家庭贫困,无力承担学费,经全家人商量后,选择争取助学贷款圆孩子的大学梦。随后,郝先生拿着儿子的录取通知书、户口簿等先后到石梯镇政府、石梯镇信用社、县教育局等单位办好了相关资料。
前不久,郝先生带上这些资料到达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个人金融服务部办理贷款时,工作人员审查后称,其儿子还差1个多月才满18岁,按银行有关文件规定不能贷款。
“我儿子念了10多年书,难道就要付之东流了吗?”听后,郝先生带着一丝希望求助本报“丁山帮办”栏目。
◎晚报帮办打探
据帮办记者了解,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其贷款最高额度不超过6000元,主要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用,超出学费和住宿费的部分可作为生活费使用。
昨日上午,帮办记者就此联系了达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个人金融服务部,该部副经理潘兵接受帮办记者采访时称,按文件有关规定,年满18周岁,借款人才有主体资格,这也是为了保障资金安全。
潘副经理考虑后告诉帮办记者,若其监护人愿意写书面承诺书的话,他将向县联社领导请示,力争为当事人助学贷款开辟绿色通道。
(本报记者 罗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