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临,祭祀先人,寄托思念是我国的民间传统和习俗,但总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给清明节带来不和谐的“噪音”。连日来,记者通过走访调查发现,虽然政府部门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祀,但烟雾缭绕、风吹纸灰仍是祭祀中的普遍现象。
传统祭祀仍为主
4月2日上午8点左右,在雷音铺公墓,尽管清明节还未到来,但提前来祭祀的群众已是络绎不绝。大老远,记者就能看到空中的烟雾并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一位前来祭祀的王大妈告诉记者,清明节烧纸钱香烛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否则就是对先人的不敬,对于新兴的绿色祭祀方式,自己还不能完全接受。记者发现,焚烧纸钱、燃放鞭炮仍是今年清明的主要祭扫方式。
下午3点左右,记者在凤凰山公墓看到,前来扫墓的市民较少。但在墓前,记者看到不少烧尽的纸钱和香烛,只有少数墓前摆放了鲜花。采访中,记者正巧遇上了前来扫墓的魏先生与妻子。他们为祭祀准备了冥币、纸钱、香烛和鲜花。他告诉记者,“虽然烧纸钱会影响环境,却是我们的传统习俗,要彻底改变还需要时间。”
在各个公墓,记者都看到有专人在现场巡逻,一旦有人在墓前放鞭炮,便立即上前劝阻,可是大多数群众都置之不理。凤凰山公墓管理所负责人袁华告诉记者,每到清明期间,管理所都会在公墓入口处挂上文明祭祀的横幅。对于那些身在他乡不能回来扫墓的市民,公墓还特别开通了电话委托扫墓,远在他乡的群众只要一个电话,公墓的工作人员就能帮忙扫墓祭祀。
今年因祭祀发生6起山火
记者昨日从市森林公安防火办获悉,截止到3月28日,达州今年共发生森林火灾8起,其中6起是因上坟祭祖所致。据防火办工作人员介绍,每年的12月1日至次年的5月1日是森林火灾高发期,特别是在清明节前后,由于可燃物多,持续高温和大风天气以及群众上坟祭祖等原因极易导致山火发生。
市森林公安提倡市民改变传统的放鞭炮、烧纸钱的祭祀方式,选择文明祭祀,不要带火源入山。
(万友川 本报记者 韩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