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姜太公,许多人都会想起《封神演义》里那位呼风唤雨、无所不能、近乎神的军事统帅。其实,真实的姜太公,哪里如此。
姜太公,本名叫姜尚,这厮有几大特点,一是活到了70多岁时,都没有得到重用,本来想像阿里巴巴总裁马云那样靠创业发家致富,但因为没有生意头脑,卖牛肉、面团、酒,最终都亏本了。这足以说明,在生意方面,他只能是武大郎,不能成为西门庆。基于这,他的那不算漂亮的村姑老婆,也觉得他没啥出息,就与其离婚了。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一眨眼,姜尚就快80岁了,但他仍旧没有发迹。人之已老,脑袋也灵光了,他也终于明白,穷人想要成功,就得引起王侯的注意,但自己不出名,不认识媒体,比如电视台啊,晚报啊,连一个记者也不认识。再加上,他又没有宣传经费,银行卡上一分钱也没有。
无奈之下,姜尚就想到了炒作。于是,他来到了渭水河畔钓鱼。所谓的钓鱼,其实就是一个幌子,别人用弯钩和蚯蚓钓鱼,他却用直钩钓鱼,并且还没有饵料,目的就是故意引起过往市民的注意。最后终于被一名爱管闲事的市民发现了这一稀奇事,便四处宣讲,专门给媒体爆料。因为,这市民觉得又可以弄点曝料费了,买点油盐米醋回家讨好老婆。
很快,姜尚直钩钓鱼的新闻,就被各大媒体宣传报道了。效果果然不错,很快姜尚直钩钓鱼的事一传十,十传百,最后就传到了周文王的耳中。周文王觉得有意思,便派了一个大臣去问寻。
可姜尚这厮,便又卖起了关子,忽悠这位前来看稀奇的大臣道:“大鱼不来,小鱼来。”大臣回去将事情说了后,周文王就更吃惊了,觉得这姜尚竟把自己比着大鱼,胆子不小,可见他必有一些本事,觉得他肯定不同寻常。
于是,周文王便亲自和儿子姬发一同去渭水河畔去请姜尚。见面之后,经过深入交流,周文王才明白这老头原来是个大才子,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于是,立即将其召回宫内,一同谋划统一中国的大事情,姜尚不负所望,带领军队最终打败纣王,成就一世霸业。
姜太公,除了具有不错的军事才能,还是一个老不死的长寿星,他居然活了130多岁。要是碰到现在,那可是奇迹了,全国不少媒体怕又要报道一番了。另外,春秋战国期间所谓的齐国,则是周武王封给姜太公的领地,只不过后来,姜太公的子孙不争气,被田氏代替了。
因此,姜太公的故事告诉我们,炒作,或许是一个人成功的手段,但绝不是万能的钥匙。因为,炒作的前提得有真才实学啊,不然就像一条河里的鲫鱼,在火上一烤,就被“炒糊”了。这就正如姜太公的子孙,没有本事,别说炒作,就是给你万亩良田,千万资产,也无法守住基业,最终还得被田氏吞并。
·贾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