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作者:2025年08月07日
幺塘乡新民村浅水湾户外营地。
发展特色产业既是加快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消费热点、拉动内需的有力抓手。近年来,达州高新区依托各乡镇(街道)的资源禀赋,按照“一镇一业、一区域一特色”思路,因地制宜实施一批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项目,打造“多点开花”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林下经济
释放发展新活力
林下经济是指在可持续经营原则下,依托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友好型的复合经营模式。近年来,达州高新区大力推广林下种植、养殖、采集等产业发展模式,一条条“绿”“富”共赢之路在辖区不断涌现。
在金银村魔芋种植基地,成片的魔芋植株在肥沃土壤中郁郁葱葱地生长。村民们正忙碌于林间,进行除草、采挖等管护作业。
金银村森林覆盖率较高,林下土壤疏松肥沃,非常适合魔芋的大规模种植。2024年,该村积极探索“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大力发展林下魔芋种植特色产业,不断激活林下空间生态价值。
小小的“土疙瘩”不光让闲置的土地有了收益,魔芋的管护、采挖等工作也为村民带来就业岗位。据金银村党支部书记何西介绍,村民到魔芋种植基地打工主要负责除草、采挖、分拣等工作,一天可以挣80元,实现了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
据了解,目前金银村魔芋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亩,亩产已达2000斤左右,其产业整体价值超过15万元,每年为该村提供工作岗位20余个,后续,该村还计划引进企业建设魔芋初加工车间,进一步提升产业价值,助力本村群众增收致富。
同样通过林下经济为村民打开“致富路”的还有斌郎街道郑家村。
走进郑家村中药材种植产业园,成片的百部藤蔓沿着支架蓬勃生长。村民们正穿梭于林间,进行施肥、除草等管护作业。
郑家村拥有丰富的林地资源,其土层深厚,土壤以疏松肥沃的沙质土为主,排水性能良好,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看准这一优势,郑家村开始尝试在本村种植黄精、百部、白及、天门冬、虎杖等中药材,同时与四川华草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订单,中药材不愁卖。
在村委会与四川华草萃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共同经营下,目前该村中药材种植规模已达1700余亩,亩产值可达8万元,为本村提供工作岗位50余个。在未来的规划中,该村计划在2026年上半年以前将种植规模扩大到3000亩以上,并配套建设中药材烘干仓储中心。
在发展林下经济总体思路的指导下,截至目前,达州高新区已培育斌郎街道金银村魔芋、郑家村中药材,河市镇金滩村金银花等林下经济产业20余个,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实现“林下生金”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发展。
规模种植
激活产业新动能
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近年来,达州高新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导农民规模化种植,将原本零散的小规模种植聚合为集约化、现代化生产模式,为各村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
苎麻产业是达州高新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产业所在地,金垭镇是全区苎麻种植核心产区,而其中苎麻种植规模最大的则是青竹村。
近日,在青竹村的田间地头,郁郁葱葱的苎麻已经成熟,全村大规模的采收工作即将开始。
2022年以来,青竹村采用“农户务工+村集体组织+公司运维”的发展模式,在全村1000余亩零散土地及闲置土地集中移栽“川苎16号”苎麻,村民可通过土地入股获得固定租金收益,并参与按股分红,同时还可直接参与村内苎麻种植等产业项目,获取工资性收入。
苎麻规模化种植模式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开辟了新路径。据青竹村党支部书记蒋永洪介绍,目前该村集体种植“川苎16号”1000余亩,年总产量7.5万余斤,每亩年产值超3000元,常年为本村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
通过统一规划开发,青竹村成功实现了土地资源从“零散闲置”到“集中增值”的转变,而这样的模式也帮助河市镇昌红村建立起了庞大的蔬菜种植产业。
走进河市镇昌红村,成片的时令蔬菜长势喜人,在这里,几乎每家每户都会种植蔬菜,其种植规模已达1000余亩,这里也是距离达州中心城区最近的常年性蔬菜生产基地。
昌红村党支部书记陈维国介绍,通过与中心城区多家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签订长期订购合同,该村种植的蔬菜全部采取现场收购、定时结算的销售模式。目前,昌红村蔬菜生产基地整体年产值已突破1700万元。
通过规模化种植,达州高新区已培育出苎麻、蔬菜、柑橘等规模化产业20余个,传统农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型效果显著。
农旅融合
打开增收新渠道
农旅融合是农村产业融合的重要路径,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达州高新区以农业产业和生态资源为抓手,推动“产业+旅游”“农村+旅游”等模式快速落地,书写农旅融合新篇章,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盛夏时节,河市镇成都社区的悠然葡萄采摘园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丰收季,一串串成熟的葡萄缀满枝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游客们手持工具,在葡萄架下细心挑选,剪下一串串葡萄,既品尝了新鲜葡萄的甜美,又体验了自己动手的快乐。
2023年,成都社区开始尝试将原有的葡萄种植产业与周末观光游览相结合,实验性打造了悠然葡萄采摘园这一项目,将原本的经销商采购模式转变为游客自助采摘,葡萄的销售单价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如今这片近35亩的采摘园年产值已经突破30万元。
“在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下,我们正在尝试在采摘园引入纳凉设施与特色餐饮,打造集采摘、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田园旅游综合体,进一步丰富游客体验。”河市镇成都社区党支部书记程桥说。
除了将产业与旅游结合的思路外,达州高新区还依托乡村美景打造特色旅游项目。
在幺塘乡新民村浅水湾户外营地项目,清澈的溪流与凉亭、草棚、露营基地等休闲纳凉设施相映成趣,远远看去,俨然一幅“水景相依”的生态画卷。每到周末,都有不少市民过来休闲、纳凉、戏水,自开业以来,这里已经累计接待市民近万人。
浅水湾户外营地原本是该村一块闲置土地。2022年,该村以乡村特色旅游破题,招引企业积极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有效盘活闲置资源。如今,该项目已是集防洪、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基地,每年可为该村村民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
打造后的浅水湾,激活了该村闲置资源的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也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目前,浅水湾户外营地项目已经成为高新区重点发展的山水栖息地之一。未来这里将成为集露营休闲、生态观光体验、特色种植养殖等功能于一体的浅水湾滨水文创带项目,将助力我们村的农旅发展更上一层楼。”新民村党支部书记郑志强说。
按照农旅融合发展思路,目前,达州高新区已成功孵化成都社区悠然葡萄采摘园、新民村浅水湾户外营地、岩峰星空露营基地等各类型农旅结合项目20余个,为辖区乡村产业发展打开了全新思路。
□文/图 记者 王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