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抗旱显身手

大竹县50余万亩水稻喝上“救命水”

版次:01    作者:2025年08月06日

村民操作抽水机灌溉稻田。

本报讯(记者 魏磊 姚兰 孙婵 摄影报道)近日,持续高温晴热天气笼罩全市,大竹县55万亩水稻正值扬花灌浆的关键期,一场与高温较量的“保粮赛”在田间地头激烈上演。在这场“竞赛”中,科技成为抗旱保丰收的有力武器。

在深丘环绕的标准农田里,3台抽水机开足马力运转。哗哗的清水顺着沟渠奔涌,源源不断地注入干渴的稻田。大竹县惠鑫农农机专合社负责人王明擘顶着烈日来回穿梭,不断调整水管方向,确保每一块区域都能得到有效浇灌。

“这几天气温陡升,稻田里的水一天就能少下去小半寸。幸亏县里紧急协调调来10台抽水机,这些机器昼夜不停转,千余亩水稻总算喝上了‘救命水’。”王明擘说。

面对丘深壑陡、地块分散带来的机械作业空间受限难题,大竹县科学统筹,精准调度农机资源。在灌溉集中区域,采取3至4台抽水机联合作业模式,形成接力,全力保障灌溉用水需求。同时运用植保无人机,开展高效、精准的病虫害统防统治作业,每亩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10倍以上,抢抓了农时窗口期。

“扬花灌浆期的水稻对水分极度敏感,同时也是病虫害高发期,既怕旱又怕病。我们紧急组建6支技术服务队,分片包干深入田间,指导农户精准灌溉、科学施药,确保高温考验下稻穗健康生长,力保产量不受损失。”大竹县植保植检站党支部书记李相波介绍道。

目前,得益于及时有力的科技抗旱举措,大竹县55万亩水稻灌溉保障率已达90%以上,病虫害防治覆盖率超过96%。科技赋能让丘区农田在高温炙烤中稳住了丰收根基,为秋粮颗粒归仓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竹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帅表示,将继续密切监测天气变化和作物长势,坚持“人努力”与“科技力”并重,强化组织协调和资源保障,动态优化技术方案,确保各项抗旱保粮措施精准落地,全力以赴打赢高温“保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