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8 作者:2025年07月18日
●民营经济作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随着近年来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持续推进,达州的市场活力日益增强,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正以更为显著的姿态展现出来,已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
近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韧性。作为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的重要支点城市,达州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服务机制、提升产业能级,为民营经济的成长提供了坚实支撑。如今的达州民营企业已成为稳增长、促转型、扩就业、增活力的“主力军”,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舞台上担当重任、表现突出。
民营经济在达州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
截至2024年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1764.4亿元,比上年增长5.8%,占GDP的比重6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1.9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472.4亿元,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900.1亿元,增长10.0%。年末全市民营经济主体达到32.8万户,比上年增长4.8%,占市场主体总量的97.5%,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跃升”的持续迈进。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民营经济在达州的规模效应和支柱地位,也标志着地方发展模式逐步从资源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企业驱动的结构转型。
从行业分布看,达州民营经济已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传统煤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等行业持续优化升级,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数字经济、绿色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也不断拓展新空间。多层次、多业态的产业结构,为地方经济提供了充沛的发展动力和强大的抗风险能力。特别是在制造业板块,达州高新区、达州东部经济开发区等平台载体集聚了一批有成长潜力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引进、自主创新、管理升级,逐步走向中高端市场,在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获得了良好口碑和市场影响力。民营经济与地方产业链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推动达州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重要抓手。
达州民营经济市场活力持续释放、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随着近年来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持续推进,达州的市场活力日益增强,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正以更为显著的姿态展现出来。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达州始终坚持“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放管服”改革,逐步消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通过精简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办事成本,政府与企业的互动更加高效、透明,企业在办事过程中体验到的“高效便捷感”和“政策获得感”大大提升。
在市场准入方面,达州逐步打破行业壁垒,完善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环境,民营企业无论是从事传统行业还是新兴行业,都能在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中找到自身发展空间。地方政府通过加强政策引导,特别是在税收减免、财政扶持、创新激励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此举不仅减轻了企业的经营压力,更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在金融服务方面,达州通过加强政银企合作,推动金融机构积极为民营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融资服务。地方政府设立专项资金,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专项贷款等金融工具,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推动更多民营企业走向资本市场,借力金融资源实现快速增长。
达州民营经济创新驱动日益增强、企业转型提质提速
在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背景下,达州的民营企业对创新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创新已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产业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单纯依赖传统生产方式已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只有加强科技研发、推进数字化转型、实施绿色发展,才能在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科技研发方面,越来越多的达州民营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积极推动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无论是在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管理,还是在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上,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逐渐摆脱“跟跑者”的角色,向“并跑者”和“领跑者”迈进。
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创新的重要方向。借助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企业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决策精准度,实现了从传统生产模式到智能制造、智能管理的华丽转型。许多企业通过构建智能化生产线、实施精准营销和客户管理,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这一转型不仅帮助企业提高了核心竞争力,还推动了产业链的升级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绿色发展也是达州民营企业转型的重要着力点。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响应环保政策,通过技术改造和工艺创新,实施绿色生产,降低碳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在能源消耗、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符合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也提升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市场认可度。
达州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扩大就业、推动创新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能
达州的民营企业在地方经济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尤其在就业方面贡献突出,成为地方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吸纳主体。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特别是在制造业、服务业以及新兴行业中,吸纳了大量本地劳动力。民营企业不仅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广泛的就业岗位,也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有效渠道,促进了地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在社会责任方面,达州的民营企业同样展现出了积极的担当。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也在社会责任的履行上不断加码。很多民营企业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参与扶贫帮困、教育支持、医疗保障等领域的项目,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特别是在教育和就业培训方面,部分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为困难群体和青年人才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指导,提升了社会整体就业能力和劳动者素质。
此外,许多民营企业还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采取一系列绿色生产、节能减排的措施践行社会责任。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和环保项目,企业不仅为地方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也提升了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企业的这些举措不仅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广泛的社会效益,形成了良性循环。
(作者系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教授)
□晚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