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华衣

版次:07    作者:2025年07月18日

我出生在20世纪70年代。那时,小孩生下来,有吃有穿能养活就行。我父母皆为工人,从幼儿园到小学,妈妈说,最重要的就是吃,每个月三十元的工资,先把米买足,其余都是次要的。

我是家里的老大,读小学时,爸爸把他不穿的工装给了我。当我接过那件满是补丁的工装时,妈妈说,要爱惜着穿,有身衣服不容易,这还是爸爸省下来的,别弄破了,家里没缝纫机,到人家那里打补丁要钱。妈妈的脸色严肃得像法官,容不得半点亵渎。孩子,擦破了皮或掉块肉还能长好,衣服是不能把它弄坏的。所以,当我穿上那身明显肥大的旧工装上学时,心里总是战战兢兢,像手里捧着满满一碗滚烫的鱼汤,既怕洒又怕烫,内心如煮。偏偏一些调皮的同学看出了这点,我越害怕,他们就越欺侮我,等我不注意,不是把我的扣子扯掉,就是把衣服的线崩断。我这人心慈,骂都不敢骂狠话,像一个受尽婆婆气的小媳妇,一个人孤单地缩在教室角落啜泣。但我永远是课堂上最好学的学生,举手回答老师问题的总是我。因此,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上小学三年级时,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购买一套校服,要十来块钱。这个消息,让我感到窒息,不敢给家里说。因为父母的工资除要负担我和尚在婴儿期的弟弟,还要邮回了老家,养活奶奶和一大家子人。妈妈坚决地说:没有!要不你辍学!泪水在我脸上肆意横流,滚烫得“滋滋”地响。我心一横,晚饭都没吃,就去了学校,我是值班生,打开教室的门,进去“砰”地一下关了,趴在课桌上,哭哭啼啼迷迷糊糊睡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早上醒来,妈妈找到学校,把情况给老师说了。班主任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宣布这个学期的期末考试,谁的成绩第一,就奖励一身标准的校服。听到消息,我喜出望外,终于有了拼命学习的理由。考试结果,我和班上一位同学并列第一,那位同学把老师私人出钱定制的校服让给了我。咸咸的泪水直往嘴里钻,我一滴不流地吞进了肚子里,我要让苦涩的泪水在心里成为怒放的花。

校服穿在身上,不仅神清气爽,而且是我劳动所得,也凝聚着老师家长以及同学的期望。本来就标致的我,整齐的校服一加衬,容光焕发,如威虎山上的杨子荣。我告诉自己要加油。五年级快毕业的时候,爸爸的老家遭了大灾,政府号召学校师生捐物捐款。而我作为一贫如洗的学生,唯一的财产就是那套靠学习成绩挣来的校服。我怎么也舍不得捐出去的啊!当时,爸爸因为胃出血顽疾被医院连连发出病危通知书,妈妈腾不出手来管我和弟弟。我和弟弟又是长身体的时候,爸爸不穿的旧工装,我勉强可以穿下了,弟弟就穿我幼时穿过的衣服。

校服我捐了出去,没有一个补丁,没有一寸脏的地方,就像新的一样,被装上了开往灾区的货车。泪水在我的眼眶里一圈圈地转,像玻璃球似的,就是不滴下来。

贫困是一个人成长最好的老师,我和弟弟终于如愿考上了大学,参加了工作,过上了小康生活。工作服很漂亮,赛过了往年的任何一件衣服。重大节日,单位组织歌咏比赛,要求我们必须盛装出席,我网购了一套价值数千元的西装,蝴蝶结一系,配上抻抖的白衬衣,再穿上镜子般发光的皮鞋,在歌咏比赛上大放异彩!我把这身衣服命名为:小康华衣!

□梁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