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 作者:2025年07月04日
店子梁二小区危旧房改造项目B栋封顶。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达川区坚持学在深处、干在实处,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强大动力,聚焦“为民服务解难题”,推动资源下沉、服务前移、效能提升,在危旧房改造、公共服务、基层治理等方面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提升为民服务的温度,书写践行初心使命的“达川答卷”。
城市更新加速度
托起群众“安居梦”
“以前楼道黑漆漆,院子脏兮兮,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现在明亮的电梯房已经封顶,要不了多久,就能住上新楼房喽!”站在即将开始选房的新房外,达川区店子梁二小区居民王大爷笑得合不拢嘴。
达川区三里坪街道店子梁二小区原本地处城郊,得益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现已处于中心城区。该小区由于房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楼道狭窄、墙面脱落、漏水渗水严重,再加上部分房屋因年久失修,已经坍塌,安全隐患突出。
2023年9月,达川区将该小区纳入首轮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计划,实施“以旧换新原址重建”,并成为全市第一个开工建设的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元,规划新建2栋住宅214套住房,让居民的安居梦照进现实。
今年以来,达川区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将项目如期建成交付作为检查学习教育成果的重要内容,抓工期,抢进度,给居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与此同时,达川区还按照“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协同”原则,加速推动4个片区、5个地块的危旧房改造,推动2800多户居民喜圆安居梦。
位于翠屏街道东风社区的省建十五公司项目,原是四川省华西集团第十五建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建十五公司”)的达州基地。
1993年,该公司整体搬迁到南充市。此后,随着建筑基础设施的老化,加之物业管理缺失,整个基地逐渐成为安全隐患多、环境卫生差的“城中村”。2022年9月30日,达川区与省建十五公司签订了达州基地危旧房改造合作协议,决定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打造”的原则,投资18亿元打造一个宜居宜业、有机更新的高品质商住一体化板块。
经过两年多的加紧建设,目前,一期规划的4栋商业楼、6栋住宅楼已主体全面封顶,国庆节前将实现首批竣工交房。
公共服务下沉一线
“共享方舟”进万家
达川区是一个以农业农村为主的市辖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
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达川区针对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薄弱、质量不高等问题,开展“宜美融治·共享方舟”巡回服务活动,组织区委党校、区卫生健康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行政审批局等部门,利用赶场天到乡镇“摆摊”,流动开展政策宣讲、健康护航、法治惠民、产业助力、就业暖心、政务服务、安全守护、文化惠民、志愿服务、民情接访十大行动,受到广大群众热烈欢迎。
70多岁的万家镇居民黄玉芬因腿部残疾一直想办残疾证,但听说要坐半天的车到城里的医院做检查后才能办理,办证的事便搁置下来。后来,她得知在“宜美融治·共享方舟”巡回服务活动中,不仅有达川区政务服务中心残联窗口的工作人员“摆摊”,还有达川区人民医院的体检车,可以现场出具体检报告。于是,当“共享方舟”开到万家镇的那天,黄玉芬来到活动现场,在体检车上做完各项检查评估后,拿着报告到一旁的区残联办证服务台填写了办证申请表格。工作人员当场答复:“将会在一周之内把制发好的残疾证寄到你手中。”
现场办理残疾证只是“共享方舟”的一个功能,免费体检服务也是村民们“打卡”体验最多的一个重要项目。
“共享方舟”巡回服务队除了有医疗专家团队在现场问诊外,还为村民提供免费的健康检查服务。体检车配备了彩超、X光片机、心电图、听力检查、前列腺肿瘤筛查等设备,村民们只要现场登记,即可进行10余个项目的检查,目前已为万余群众开展免费健康检查。
此外,达川区还聚焦春耕生产等关键时间节点,制定农事生产服务等54项服务项目,定期组织“党员先锋服务队”化身政策宣讲员、健康管理员、政务代办员、理发服务员、生产指导员、农资保障员,下沉一线开展差异化精准化服务,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让广大农村群众享受到了优质的公共服务。
“惠充充”再扩容
电动自行车充电更方便
达川区主城区有400多个“三无”老旧小区(楼栋),其中大部分由于场地设施不符合消防标准要求、占用公共区域居民意见不统一、资金投入较大等原因难以就近安装充电设施,从而导致达川城区不断增加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成为难题。
从去年开始,达川区开始在背街小巷建设“惠充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有效缓解了群众的充电难题,实现了城区居民电动自行车充电找桩距离不超过300米。
“现在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确实方便了很多,但能不能再多建一些呢?”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他们收到了一部分群众的反映。
服务群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对此,达川区迅速启动新一轮“惠充充”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计划。“除了查漏补缺增加点位外,还将向城郊、场镇延伸,以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电动自行车就近充电需求。”达川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负责人说。
老旧小区改造,“脏乱差”“老破旧”小区焕发新光彩,居民不再抱怨;村民看病拿药,不再“看病难、配药难、报销难”,不出村就能享受医保服务;工会“驿站+”,不只是工人歇脚处,更成为一个个温情地标……此外,达川区还通过一系列“微改革·微创新”行动,在全区开展实施老旧小区“1+1+N”、医保直达“卫生室”、工会“驿站+”等18项民生实事项目。随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落地见效、持续推进,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文/图 记者 刘欢 通讯员 肖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