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作者:2025年07月02日
本报讯(记者 何双将 通讯员 梁梦秋)连日来,达川区大堰镇金黄村70亩朝天椒基地迎来丰收季,青绿修长的辣椒挂满枝头,数十名村民正忙着采摘。作为该村首次规模化种植的经济作物,这片朝天椒预计总产值达60余万元,实现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增收”。
金黄村地处大堰镇最东边,紧邻通川区双龙镇,因地势不平、海拔较高,此前一直未形成规模化种植。为破解发展瓶颈,大堰镇综合考量水源、交通、土壤等条件,将金黄村确定为首批“朝天椒”试点村,引进优质高产的朝天椒品种,打造70余亩标准化种植核心区。
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撑与市场保障。大堰镇邀请达川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开展2次集中培训,50人次村民掌握了种植技术;通过召开10余次村级会议、发放200余份政策指南,明确以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实施主体。在销路方面,该镇推行“订单农业”模式,促成农副产品公司与村里签订70亩保底收购协议,约定收购量50吨,构建起“党支部+公司+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预计亩产3000斤,村集体经济能增收20余万元。”金黄村党总支书记对产业前景充满信心。采摘现场,村民张大娘笑着说:“如今村里有了集体产业,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据统计,辣椒产业已带动200余人次季节性用工,让农户实现就近增收。
该产业不仅盘活了山区土地资源,更探索出一条山区村发展集体经济的新路径。下一步,大堰镇将总结金黄村经验,在适宜村推广朝天椒种植,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