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2 作者:2025年07月02日
党员干部排查安全隐患。
本报讯(记者 刘强 吴昊 王龙 谭楚甲 摄影报道)6月30日,我市出现强降雨天气,洪涝及地质灾害等风险剧增。全市各地闻“汛”而动,认真落实应急处置制度、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大早,通川区西城街道巴凤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田旭便带领党员干部集结完毕,赶赴辖区各地质灾害隐患点,入户开展防灾动员。
在一户居民家中,田旭对群众说:“平时‘川善治’和群里的信息你们要随时关注到,该转移的时候要及时转移,不要犹豫!”
巴凤社区位于达城凤凰山脚下,是山体滑坡、滚石等地质灾害的易发区。一到降雨天气,社区地灾隐患监测员就前往隐患点进行巡查监测。
“我们安排了专人24小时现场值守,一旦发现问题,及时确保群众能马上撤离、转移。”通川区西城街道巴凤社区地灾隐患监测员周铁明说。
巴河流域是此次强降雨的集中区域,沿线乡镇是防汛重点区域。通川区江陵镇通过划分“责任片区”、设置“安全屋”、为“老幼病残”制定“一户一策”等措施,全力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江陵镇党委书记何涛勇表示,将保持高度警惕,绷紧责任之弦,严格落实24小时巡查值守制度,确保安全度汛,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同样位于巴河沿岸的达川区龙会乡,面对雨情及河水上涨情况,当地通过村广播、微信群等方式提醒村民做好防汛准备,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接到预警后,我们立即按照要求开展防汛工作,做到24小时值班值守,查看各个关键点位,及时做好应急物资准备,全力确保平安度汛。”龙会乡应急办主任李大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