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2 作者:2025年05月21日
党员干部为群众上门送水。
本报讯(记者 冯津榕 通讯员 李毓乐 摄影报道)今年以来,万源市遭遇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多地出现饮水短缺、农作物受损情况。为有效应对旱情,万源市大竹镇全体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全面排查,千方百计保障群众饮水安全,用实际行动打好抗旱“主动仗”。
5月初,大竹镇月台坝村“一条板凳话民情”活动现场,支部书记陈邦潺与村民共商抗旱供水方案:“持续干旱导致水源紧张,关于集中供水点分时供水,我有两个建议:一是早上6点关闭水阀,晚上8点开放供水;二是在白天三餐时段各开放一次水阀。大家一起议议哪个更合适?”朴实的“板凳议事”,让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凝聚起抗旱保供的民心共识。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在抗旱一线,全镇17支党员应急供水保障队伍穿梭在田间地头。
在明镜村,达州市水文中心驻村帮扶干部陈柳羽与村支“两委”干部为吊边吊角户、独居老人逐户送去汩汩清泉;在龙放坪村,驻村联系领导匡永兵带领党员突击队修复破损管道、清理水源地淤泥;在兰家坪村,新铺设的引水管道正源源不断地向“百亩辣椒基地”送去抗旱用水……
“我镇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56处、有效水源51处,本轮旱情,全镇约200户586人生活受到影响。目前,全镇新维修水源点10处、蓄水池21处,新增取水点17处,铺设管道1.58万米,维修管道109处,购置抽水设备4台,投入送水车5台。”大竹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孙永说。
与此同时,万源市审计局、医保局、融媒体中心、城发中心、中国工商银行万源支行等帮扶单位也闻“旱”而动,主要领导带队深入抗旱一线,与大竹镇镇村干部并肩作战,入户排查饮水困难、踏勘寻找新水源、调配运送抗旱物资。大竹河消防站更是全员出动,将消防车化作“民生送水车”,每日往返于缺水村组,为群众送去“生命之源”。
面对今年旱涝交替的复杂形势,大竹镇还立足“防大汛、救大灾”目标,将党员干部、基层民兵、村社干部、志愿者等190余人纳入镇级防汛减灾队伍,提前对应急物资储备库和应急避险场所进行“拉网式”清查,增添应急物资、配足应急设备。同时,修订应急预案,围绕山洪灾害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14场次,做到准备充足、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