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系统发力推动民营经济向“新”而行

版次:08    作者:2025年05月16日

●民营企业是达州工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基本单元,是承载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拓展市场空间的核心引擎,更是新质生产力加快生成与持续释放的重要载体。

●达州精准引导民营企业深耕优势产业、抢占未来赛道,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当前,达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决策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构筑起了民营经济向“新”而行的坚实支撑。

一面旗帜领航

筑牢民营经济发展根基

方向决定道路,旗帜凝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发展民营经济,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依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基本方针,达州始终把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制造业放在突出位置,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

当前,达州市正处于由传统工业城市迈向现代产业高地的关键跃升期。资料显示,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801.6亿元,其中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达63%,稳居全省前列,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澎湃活力。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3家、专精特新企业43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多数为民营主体,为打造达州现代产业体系注入了持续动能。更加可贵的是,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税收贡献突破82.4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55.22%,以“半壁江山”之势夯实达州经济社会发展底盘。

实践充分证明,民营企业是达州工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基本单元,是承载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拓展市场空间的核心引擎,更是新质生产力加快生成与持续释放的重要载体。民营企业正以“小切口”撬动“大产业”,以“微创新”激活“大动能”,在新旧动能转换和工业跃升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推动革命老区加快振兴和建设现代化新达州的实践中贡献更强力量、展现更大作为。

两大抓手施策

赋能民企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新质生产力加快孕育、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发展根基在产业,关键在企业,主体在民营。达州聚焦“3+3+N”现代产业集群和“一区一枢纽一中心”空间布局两大关键抓手,精准施策、系统推进,不断增强民营经济“挑大梁、扛重任”的能力与底气。

抓牢新兴产业布局,构建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3+3+N”链式产业新集群。近年来,达州围绕能源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轻纺服饰三大五百亿级特色产业,以及医药健康、绿色建材等百亿级新兴产业,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工程,推动产业链由“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跃升。民营企业在其中挑大梁,星空钠电、蜂巢能源等一批科技型民企在新能源、新材料赛道加速崛起,成为达州产业升级的关键支撑。2024年全市开展“双招双引”活动7场,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97个、总投资1818亿元,其中多半由民营资本主导,正加快形成技术密集、要素集聚、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

抓牢“一区一枢纽一中心”空间战略,持续夯实民营经济发展平台支撑。高标准推进达州高新区建设,争创国家级高新区,打造民营企业聚集的科技创新高地。加快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提升多式联运服务能力,为民营制造企业拓展外贸市场打通通道,全年外资企业新增13家,进出口总额增长3.4%。全力推动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组团培育,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与要素集聚,构建民营经济成长的“强磁场”。依托空间平台升级与机制创新双轮驱动,达州加快推动民营企业在技术、资本、市场等环节实现更大突破,激活新质生产力核心动能。

三方协同聚力

提质民营企业新空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万州、达州、开州三地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州抢抓时代机遇,主动作为、顺势而上,以“万达开”协同发展为突破口,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政务服务等方面构建协同联动机制,聚力构建民营经济协同发展新格局,为民营企业拓市场、扩空间、强链条提供坚实支撑。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将60个政务服务事项纳入“万达开南云”五地通办体系,企业注册、项目审批、数据交换跨区域协同推进,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更高效、更普惠的政务环境。依托“四向班列”打造多式联运体系,不断提升资源要素和产品市场的跨区域流动能力,助力本地民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当前,电子信息、绿色能源、现代物流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在“万达开”区域布局,众多民营企业围绕产业链龙头“进圈入链”,在协同中创新、在集聚中突破,推动产业生态从“单体分布”向“链群融合”跃升。平台共建、人才共享、资本流动、成果转化正逐步贯通,民营经济的创新优势、组织弹性与市场活力充分释放。如今的“万达开”,已成为成渝主轴民营产业外溢的重要承接区,更是新质生产力集中涌现的试验区。达州正以协同之力、融合之势,加快打造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和民营经济高质量崛起的“万达开样本”。

四大资源破题

抢占民营经济新赛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靠科技创新。达州立足天然气、锂钾、能源、森林“四大资源”禀赋,精准引导民营企业深耕优势产业、抢占未来赛道,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上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当前,达州以资源转型为切口,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大力引导民营企业抢滩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位布局“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数字能源+”等未来赛道。蜂巢能源、正达凯、星空钠电等一批本土创新型民营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储能装备、钠离子电池、轻量化材料等领域不断突破,已成为推动达州制造实现由“制造”向“智造”、由“资源型”向“创新型”跨越的关键力量。

为有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达州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构建以民营企业为支撑的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体系。通过搭建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设立成果转化基金、建设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举措,推动“实验室里的科技”源源不断走向“生产线上的效益”,使技术创新在民营企业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213件、同比增长26%。

做大做强民营经济,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更是达州这个革命老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面向未来,我们相信,达州将持续优化发展生态、强化平台支撑、提升政策效能,推动民营企业在关键技术攻关、优势产业建链强链中挑主担、打头阵,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展现更大作为,在建设新时代工业强市和革命老区振兴中书写更加精彩的“达州篇章”。

□高薪翔(作者系四川文理学院财经管理学院教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