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6 作者:2025年05月16日
春分过后,海拔一千多米的贝壳山进入一年中最美的时节。风温煦,天清朗,树儿葱茏,花儿娇艳,鸟儿叫得欢。一树树正值换叶期的香樟树煞是好看:绿色、黄色、橙色、红色的叶片,如个性鲜明、装束艳丽的女孩,在春风里、春阳下,还有鸟眼和人眼这些流动的摄影机前,尽情地展示它们欢快美丽的容颜。
三月下旬的一个周五中午,位于贝壳山的重庆市万州区高梁镇桐槽村及周边的沙坝村、新店村、康胜村、大碑村、天鹅村等十来个村子及邻近的开州区岳溪镇村民,背着自家种养的土特产,脸上带着春花般的笑颜,走过香樟树簇拥的林间小径,赶往每周一次的桐槽村“网上集市”。在这里,村支书牟方成和他的妻子全成美,通过一根神奇的网线和一部智能手机,将他们背上的劳作之物变成手里的现金。有耕耘,有收获,有期待,有钱拿,让他们的日子沐浴着三月的阳光,温暖明亮。
两年多前,在外面创业积累了一些经验后、返乡担任桐槽村党支部书记的牟方成,探索带领以留守老人为主体的乡亲发掘本地资源,增加村民收入的有效路子。2023年初,“万州牟支书”和“牟支书生活号”两个视频号同时上线,以视频的方式,展示当地的山水风情与村民的生活日常。2024年3月开始在网上直播卖货,一般每周五下午一点集中售卖,平时根据村民和客户需要开播售卖。在网上,消费者可以现场挑选新鲜的高山农特产品,如土豆、红薯、香椿及应季蔬菜,养殖的鸡鸭及蛋产品,还有夏枯草、金钱草、鱼腥草、野天麻、金银花等中药材。买卖双方可以当场议价,协商一致后达成交易。鉴于老人们不会用微信,牟支书将销售收入以现金的方式兑现给他们。一年时间里,帮助村民销售农特产品一万多单,销售金额超30万元。目前,“牟支书生活号”和“万州牟支书”分别拥有2.6万和1.7万的粉丝,有了一批活跃的购买群体。
自己的劳动成果能够转化成现实的收益,这极大地调动起村民的种植养殖热情。这种热情,又变成了清新明艳、多姿多彩的乡村风景和家家户户越来越多的收成,形成了以线上销售助推种植养殖,以种植养殖带动美丽乡村建设的正效应。
贝壳山下,重庆连江机械有限公司职工家属、56岁的李女士,每个周五的下午,都会准时进入“牟支书生活号”直播间,挑选来自山上的土特产,如土鸡、土鸭、土鸡蛋、土鸭蛋,还有时鲜蔬菜、红苕粉、嫩竹笋等。在这里,看到“牟支书生活号”新上的农产品,感受热闹的网上市场和沸腾的人间烟火,吃到绿色生态食品,是她充满期待、乐此不疲的事情。
李女士的丈夫是原中船集团重庆清平机械厂的职工,第二代三线建设者。2004年,清平机械厂迁往重庆,更名为重庆清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其时,因为李女士在当地一家企业工作,她丈夫选择了留在万州,留在高梁镇,像他这种情况的职工,厂里有127人。为了安置这部分职工,重庆清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注册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即重庆连江机械有限公司,承接总公司的部分业务,生产中船集团一些大项目、大产品的配套产品,同时也对外拓展市场,承接外来订单。到目前,企业已经运行了16年,拥有十多项专利,每年在当地纳税200多万元,为周边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在该公司门口的宣传栏里,张贴着重庆清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下发的公开文件、年度工作目标、企业文化等资料。我们去的那天是2025年3月26日,宣传栏里最新的文件日期是2025年3月25日。
在一幢两层楼的旧厂房外墙上,一幅金底白字的宣传标语,现在看起来还是十分醒目:“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在原来的厂长会客室里,一张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于1985年12月颁发的“企业整顿先进单位”奖状,被用心镶嵌在金属框里,在春阳映照下,发出金色的光亮。
几台锃亮的数码机床,与带着岁月深重痕迹却仍在服役的车床、磨床、铣床,共同生活在一个大车间里。它们接受着不同的指令,演奏出不同的旋律,但最后一串音符——停在合格产品出来时的那段旋律,却是共同的、铿锵的、催人奋进的。
仍在服役的还有旧广播室,里面的音箱、双卡录音机、旧电视机,还有几十盒磁带,一下子把人拉回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现在,每天上下班时间,广播室里照样有节奏明快、情绪激昂的歌曲响起,如军歌、国歌,还有工人们都会唱的《我们走在大路上》《咱们工人有力量》等等歌曲。
在旧办公楼二楼的一间中型会议室里,红色金丝绒的桌布上放着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几名技术人员正端坐在办公桌旁,看集团公司的技术研讨会直播。他们背后的墙上悬挂着一幅画框,那里面镶嵌在红色金丝绒上的金色文字,是毛泽东主席在1959年说的一句话:“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在主席说这话的11年后,1970年12月26日,中国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1日的建军节,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这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到目前,中国核潜艇技术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在与重庆连江机械有限公司管理层和工人们的聊天中,我多次听到他们提到黄旭华的名字。说起这位不久前去世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他们的语气里满是崇敬和骄傲。
就在这幢旧办公楼后面,有两排香樟树,共同守护着一条干净、幽静的小路。工人们上班下班,或者休息时间,三三两两从这里经过,看香樟树换叶、开花、结果,看到它们叶子颜色的神奇变化,闻到它们清雅静幽的香气,感觉神清气爽,疲惫顿消。
清风吹来,香樟树在风中快乐摇摆,发出“簌簌”的声音,仿佛在告诉工人们:谢谢你们常来看望我们,我们一直都在这里,永远陪伴你们。
这个春天,走进高梁镇,我们看到:香樟树在换新装,乡村、企业、园区都在焕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再过一段时间,换好新装的香樟树就要开花了,这是它们一年中最鲜亮美丽、香气迷人的时候。那些背着农产品去赶网上集市的、快乐行走上班的、去乡村旅游的人们,从树下经过,那清雅持久的香气就会沁人满鼻,拂了满身。
□张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