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不过太湖水

版次:06    作者:2025年05月16日

一曲温婉的《太湖美》,牵动了我多年的心愿。心向往之能在春暖花开、云淡风清的三月天,去江南看花赏柳,瞧一瞧粉墙黛瓦,访一访人面桃花,欣赏那一片“千里莺啼绿映红”的好风景,看一看浩渺太湖那妙不可言的湖水。

春节刚过,我们趁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的时节去了太湖。

太湖部分水域位于江苏南部的无锡市,面积两千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

我们悠闲自在地行走在太湖的鼋头渚,观赏太湖,别有一番韵味:太湖山水交融,千姿百态;樱花竞相绽放,如云似霞;碧草繁花,掩映着小桥流水人家。这些自然景色,构成了山外有山、湖中有湖的天然图画。青山绿水中,长春桥、澄澜桥、飞云阁点缀其间,那“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湖光山色,尽情地展现了江南的妩媚和烂漫。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描绘江南美景时,总是会用清丽、婉约这样的词语。江南烟雨、苏州园林,无不透露出一种精致而细巧的美。但是,来到太湖,其感觉完全不一样,浩荡、壮阔、灵动是太湖的显著特征。我总觉得太湖是不适合柳永、温庭筠这样婉约词人的情感抒发,他们的诗句太过于旖旎,脂粉气太浓,没有完全刻画出太湖的美,只有苏东坡这位出手不凡的豪杰之士,才真正写出了太湖的壮观。苏轼从来都不曾让人失望过,当他来到太湖之后,留下了“具区吞灭三州界,浩浩汤汤纳千派。从来不著万斛船,一苇渔舟恣奔快”的豪壮气派。好一个“一苇渔舟恣奔快”,我觉得苏轼真的是太湖的知音,因为他竟然一语道破天机,说出了游览太湖的正确方法,表达了乘坐在快速行驶的游艇之上,游艇破开水面,在船尾掀起一片水浪,乘风破浪,“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气势,只有这样才能够感受到太湖真正的美。

我们也选择了乘坐快艇,像苏东坡当年那样去体味一把在太湖上的豪迈和壮心不已。

我们乘坐的快艇上共有八人。坐在快艇上,举目远望,太湖水域广阔,景色优美。湖面像一块巨大的琉璃,平滑而透亮,倒映着天空的云影和远处的山峦。水波推挤着船身,发出“哗啦啦”的声响。水花扑打飞溅在我们的面庞上,衣服上,我们岿然不动,尽情地感知着周围的豪壮,感受着太湖的唯美。太湖有着大气之美,它不是“小家碧玉”,而是见过世面的“大家闺秀”。茫茫太湖周围环绕着群山,而湖中有山,山中有湖,七十二峰在太湖中星罗棋布,将太湖分割成了一个个湖中湖。

我们一边观赏着湖光山色,一边听导游娓娓道来:左前方的山叫作“猫山”和“鼠山”;右前方的山如同笔架,叫作“笔搁山”;正前方的山形同棒槌,所以叫作“棒槌山”。总而言之,在湖中看到的这些形态各异的山峰,都有妙趣横生的名字。

导游侃侃而谈,述说着有关太湖的传奇故事。导游指着湖中的一处亭子说道:当年,美女西施从越国来到吴国,嫁给了吴王夫差之后,就经常登上太湖中的山峰之上,痴情地眺望远方,想念家乡,思念亲人。夫差哪里知道西施心中的悲苦?夫差为了讨好西施,于是在太湖的一座山峰上给她修建了一处亭子,供西施个人享用,可是西施却依然闷闷不乐。待到吴国终于被灭之后,西施和范蠡这对乱世情侣来到亭子下寻欢作乐,范蠡为亭子取名叫作“饮泣”。范蠡功成身退,带着西施泛舟五湖,这正好了却了西施的心愿,因此让西施感激涕零,泪如雨下。

太湖流传的故事还有很多,举案齐眉中的孟光和梁鸿;还有风流多情、三点秋香的唐伯虎,他们都曾在太湖留下浪漫动人的奇闻逸事。

坐在船上的感觉还真的是很爽,很刺激。那些迎面而来的水柱就好像是古代将军射出的利箭,让人防不胜防,一转眼就到了面前,不过,能够感受到这种激浪如雪、洪流滚滚的气势。这种中流击水的雄浑之美,不亲自到太湖体验一番的人是永远也领悟不到的。

当快艇一往无前,水浪翻腾时,那湖中的群山好像一个个御风而行的仙子,俨然给人一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感觉,让人超凡脱俗。

想当年,太湖的浩渺烟波,正契合了苏东坡贬谪后“放下执念”的心境。他面对政治挫折,或许在泛舟时感到一阵解脱,徜徉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宇宙观,太湖的辽阔稀释了他个人的苦闷。

我们今天畅游在太湖之上,有什么理由不像苏轼那样心情舒畅,抛开烦恼,放下杂念,融入这片山水,心旷神怡地去欢度人生呢?

太湖不仅水美,其石头也特别唯美,坐在快艇上就能目睹岛上的太湖石。这些太湖石呈现出“皱、漏、瘦、透”的风格和特点,其表面可见布满大小不一的天然孔洞。石体轮廓分明,顶部尖如竹笋,中部凹陷如涡,基部圆润光滑,形态各异,形成“水上盆景”的视觉效果。这些玲珑剔透、千姿百态的太湖石是经过太湖水浸泡千年后形成的状态,如果没有浪涛汹涌的太湖水陶冶,就没有现在那形状奇妙的太湖石。“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削成青玉片,截断碧云根”,这是大诗人白居易当年为太湖石所留下的妙言。白居易也曾为这鬼斧神工、价值连城的太湖石而动情。想当年,宋徽宗最爱太湖石,甚至还让民夫疯狂地开采,作为“花石纲”运送到都城去。若非他的荒唐,也不会毁了大宋的基业,可叹那唯美的太湖石竟然也成了灾祸的源头。不过,太湖石无过,千年之后,依然为世人展示出惊世骇俗的美。

就在我浮想联翩的时候,船渐渐地靠了岸。我似乎有些遗憾,自己才刚刚品赏出古人的那种豪迈之气,怎么这么快湖中之游就已经结束。

同船的人面面相觑,有的面色蜡黄,有的面如土色,不知道是惊恐还是激动,大家脸上露出无奈的笑容,觉得恋恋不舍,意犹未尽。

回到岸上之后,太湖平静了下来,安静得就好像是一面镜子,水鸟在水面上自由地翻飞,而水中群山也随水浪微微的起伏而有了动感,看上去竟然让人有了展翅高飞的错觉。一位游客似乎也对眼前的美景有所感悟,于是站在水边展开了双臂,做出了想要飞翔的姿态,另一位游客觉得她的这个动作挺有趣,于是忍不住来到了她的身后,与她配合着演了一把,差一点儿把她推进湖里。这一惊险动作,惹得那位游客回头嗔怒,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候,有位游客突然问道:“哎,你说这太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怎么会如此壮观?”

我来太湖前,研究过太湖形成的原因,于是自告奋勇,当起了两分钟的导游。这太湖的形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澙湖说,说是海面被环抱而形成的内海;也有说是因为地质原因而形成的;还有说是因为彗星或者陨石撞击地面而形成的……总而言之,说法有很多。本来,这太湖就是自然与环境变迁的缩影,天地造化的产物。据考证,太湖的形成,至今已经有几亿年的历史。若非要去探个究竟,那就是自寻烦恼。

时辰已是下午两点多钟,我们随导游来到“太湖三白饭店”。“三白”,也就是银鱼、白鱼和白虾。太湖“三白”名不虚传,自然是不可不尝。据介绍,银鱼肉质鲜嫩,无鳞、无刺,而且也没有寻常水产品的那种腥味;白鱼的特点是鳞下的蛋白多,肉质很独特;白虾壳薄肉多,深受大多数人喜爱。

我们正大快朵颐的时候,耳旁忽然飘来动人的歌声。“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水下有红菱哪……”原来,是殿堂内那位串场歌手发出的动人心魄的袅音。听着悠扬飘逸的歌声,品尝着风味独特的太湖鱼,更加让人感到太湖的美。

这次太湖之行,虽然只是浅尝辄止,却依然能够让人感受到太湖那独特的魅力。泛舟湖上,看两岸桑林绿荫,遥想当年吴越胜景。三山小岛遥相呼应,山峦连绵,香风自吹,尽情地去享受“山在水中,人在画中”的瑰丽美景。

太湖美,最美不过太湖水,湖光山色间,让人感受到的是大中国的气魄、豪迈和壮阔。

□刘方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