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 作者:2025年05月07日
从东部经开区的荒坡崛起“智造城”,到大竹经开区的“引水入竹”破解千年水困,达州的“双园驱动”战略正在巴山深处构建起工业发展的“超级矩阵”。当28栋高承载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当“1条高铁+2条普铁+1条铁专线”的交通网勾勒出园区骨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空间格局的重构,更是工业经济能级的跃升。
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更是发展动能的孵化器。达州以“2+7”全域工业矩阵破题,既打造东部经开区、高新区“双核引擎”,又激活县域园区特色优势,形成“双核引领、七园协同”的雁阵格局。这种“谋全域而强支点”的布局,打破了区域发展的“碎片化”瓶颈,让每个园区都成为产业生态中的有机单元——东部经开区聚焦钢焦尾气耦合的绿色化工,大竹经开区深耕苎麻纺织的全链升级,宣汉普光园区锚定微玻纤新材料的技术突围,各美其美而又美美与共。
要素保障的“硬支撑”彰显服务的“软功夫”。从“拎包入住”的标准化厂房到“通水通电通气”的全要素配套,从员工宿舍、学校的民生关怀到“政策礼包”的精准滴灌,达州的园区建设始终秉持“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当“引水入竹”工程让工业用水不再成为瓶颈,当4条公交线延伸至园区深处,当科创CBD与产业员工大厦同步崛起,我们看到的是政府与企业的“双向奔赴”——政府以“筑巢引凤”的诚意打造最优发展生态,企业以“扎根生长”的信心反哺园区发展。
园区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产业集群的爆发力。达州深谙“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片产业”的链式逻辑,围绕达州钢铁、星空钠电等百亿级企业构建上下游配套体系,让“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这种“强链补链”的园区经济模式,不仅提升了产业抗风险能力,更在区域竞争中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数据为证:制造业税收年均增速21%,工业投资额连续四年进入全省前七,主导产业占比达81.8%——园区矩阵正成为达州工业的“增长极”与“稳定器”。
从“白纸作画”到“产业成林”,达州的园区实践印证了一个真理: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空间载体。当“双园驱动”战略持续深入,当“提能赋园、新质立园”的攻坚方向转化为具体行动,我们相信,这些拔节生长的园区不仅会成为工业强市的“硬脊梁”,更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挺起北翼振兴的“产业之柱”。这是达州对“园区经济”的创新诠释,更是对“新型工业化”的生动实践——在集聚中培育优势,在协同中激发活力,一座城市的工业梦想,正从园区的蓝图中走向现实的辉煌。
□何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