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源裂变中激活新质生产力的“达州密码”

版次:01    作者:2025年05月06日

从大巴山深处的资源重镇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的产业新高地,达州正以“资源裂变”书写着现代工业的奋进篇章。当蜂巢能源的智能化生产线在高新区高速运转,当正达凯百亿级项目将天然气转化为高端化工材料,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华丽转身,更是新质生产力在巴渠大地的蓬勃生长。

新质产业的崛起,始于战略眼光的精准投射。达州深谙“资源依赖” 与“资源赋能”的辩证法,不满足于传统能源的简单输出,而是以“3+3+N”产业集群为顶层设计,在锂电新能源、天然气精细化工、玄武岩纤维等领域谋篇布局,引入龙头企业构建“从原料到终端”的完整产业链。这种“以企引企、以链强链”的发展逻辑,打破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路径依赖,让“大资源”催生出“大产业”。

科技创新是新质产业的核心引擎。当达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的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当玄武岩纤维产业园的22家企业集聚成势,我们看到的是“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这种将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绑定的实践,不仅破解了“卡脖子”技术难题,更塑造了以创新为内核的产业竞争力。正如锂电产业链上的企业集群证明了只有站在技术革命的潮头,才能让资源价值在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的转化中实现几何级倍增。

达州的实践启示我们,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需要“谋全局”的战略定力与“抓细节”的系统思维。从百亿级项目的落地生根到“专精特新”企业的星星之火,从智能化生产线的高效运转到低碳园区的绿色转型,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的坚定决心。当资源优势与创新动能形成共振,当产业集群与区域战略深度融合,达州正为资源型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书写着可复制的时代答卷。

资源是大自然的馈赠,而将馈赠转化为未来的能力,才是一座城市的真正禀赋。达州的“资源裂变”之路,不仅激活了工业振兴的引擎,更在成渝“双城圈”北翼竖起了新质生产力的标杆。这既是对“工业强市”战略的生动诠释,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地方实践的深刻回答——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唯有以创新为笔、以产业为墨,才能在时代的画卷上绘就属于自己的壮美篇章。

□何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