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映初心 清水润万家

——达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4名普通劳动者素描

版次:02    作者:2025年04月30日

拧开水龙头,随时有汩汩清水流出,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事。但这汩汩清水流出的背后,是达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供水人日日夜夜的守护。他们,是城市供水的保障者,是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的突击队,是水生态环境的守护者,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声名远扬的荣耀,但他们却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汗水和奉献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在“五一”劳动节到来之际,记者走进达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记录不同岗位上的水务劳动者,致敬每一份坚守。

陈一丹:温情慰用户

在达州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高新区分公司服务大厅里的“为你点赞”现场好评点赞栏,几乎每个季度,陈一丹的点赞数量是最多的,这源自于她用心用情,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满意的服务。

2019年,陈一丹进入达州水务集团,在原技术部(现调度中心)工作;2022年,进入高新区分公司筹备组,后一直留在高新区分公司工作,现在是高新区分公司市场营销科副科长。

“在集团技术部和分公司市场营销科的工作内容差距挺大的,之前是系统及数据的维护,现在是和群众打交道,会遇到各种问题。”陈一丹说。

4月27日,陈一丹接到一名群众来电,质问为何还没有退钱。她经过细致地沟通了解到,该住户房屋拆迁后对自来水账户进行了销户,但账户上的余额一直没有退回。了解情况后,陈一丹耐心细致地告知如何办理,及时解决了该用户销号退费的问题。

除了为群众提供热情、耐心的服务,她还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以执着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感染着周围的人。在陈一丹的带领和组织下,分公司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在服务大厅打造残疾人专用通道,设置便民服务箱、饮水机等便民设施设备,并在大厅墙上显著位置公示业务办理流程、收费标准,该片区用水客户的满意度大大提升。

除了在分公司的服务网点办公外,每个月28日,陈一丹和同事还要到幺塘乡的便民服务中心,为当地1500多户居民提供水费收缴和供水政策宣传服务。“虽然公司在大力推广线上缴费,但仍有部分老年群体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只能线下缴费,我们多跑腿,群众就能少跑路。”陈一丹说。

易生浪:焊花耀青春

安装工程分公司焊工班,承担着达州主城区供排水“大动脉”的全面保障工作。2011年,23岁的易生浪进入安装工程分公司担任焊工,逐步挑起这个重担。

焊工,在别人眼中,这是一份又脏又累的“苦差事”,易生浪却认为这是一项无比重要的“技术活”。他经常泡在车间苦练基本功,向老师傅虚心求教。经过十多年努力,他由一名学徒成长为“焊将”,参与了大大小小百余项焊接任务,并在2024年达州市“安康杯”供排水行业职工技能大赛上,代表分公司拿下焊工安装第一名。

作为焊工班的一员,易生浪的手机24小时开机,只要接到公司电话,他总是第一时间奔赴现场。

易生浪记得几年前,吴家沟水管爆裂,他和同事晚上八点接到电话赶到现场,一直忙到第二天下午四点多才结束。类似的通宵工作,对易生浪来说很平常,为了不影响居民用水,抢修工作大多是在深夜居民用水少的情况下进行。长期的熬夜抢修,易生浪和焊接班的同事睡眠质量都不好。

“当破损、断裂的管道完全修复,清澈的自来水流进百姓家的时候,我的内心就充满了成就感。”易生浪说。

抢修现场的工作环境很艰苦,夏天再热也要穿上厚厚的防护服,易生浪要面对的是背上太阳晒、脸上电弧烤,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湿透。冬天,抢修管道的时候,他站在冰冷刺骨的水坑里,风吹在脸上像针扎,手冻得连焊把都握不住。焊接的时候或蹲或趴在工作坑里,浑身是泥,几百摄氏度的焊渣烫在手上、身上也只能忍着。这些旁人看来难以忍受的苦痛,他却只说“习惯了就好”。

从一个入门新手,到挑大梁的“焊将”,易生浪用一粒粒闪闪发光的焊花,打磨着自己青春。

王颖:脱泥送清流

“现在可以卸泥了!”在周家坝污水处理厂脱泥车间,达州市惠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周家坝污水处理厂脱泥班班长王颖时刻观察着各项数据和参数,并详细记录。随后,他熟练地和同事一起爬上压泥设备塔,挥舞着手中的工具,清理滤布剩余污泥。

污水脱泥是污水处理环节最脏、最累、最臭的岗位,而王颖一干就是24年。

“车间设备运行的噪音很大,夏天车间部分区域的温度可以达到60度,但我们每天都要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并投加药品;脱水完成的污泥会有异味,也必须要及时铲除;如果设备出现故障,也要第一时间检查原因,并及时报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王颖说。

1999年,王颖从部队退伍后进入污水处理厂工作。在污水处理岗位上,王颖和团队一起用近半年的时间,完成了活性污泥培养工作,确保了正常出水,减少了从外厂购买菌种,节约了厂区的运营成本。

2018年,王颖被安排到新建成的周家坝污水厂工作,并担负起新设备板框压滤系统的操作。他在进泥、调泥、压泥、出泥几道看似简单的工序中反复调整参数、记录试验数据,很快熟悉系统各类设备的操作规范,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师傅”。

除了坚持学习,王颖还做好“传帮带”,将自己20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倾囊相授,带出了10多名徒弟。如今,很多徒弟已成为一线岗位的班长,在污水处理的各个岗位上,和他一起为达城的碧波荡漾贡献力量。

谭达江:守护稳运行

在供水生产中心职工谭达江的心中,有两座“达城”,一座车水马龙、热闹繁华、日新月异;一座纵横交错、川流不息、深埋脚下,这就是地下看不见的供水管网。如果把管网看作是城市供水系统的“血管”,电气设备则是供水系统的“心脏”。

2018年入职后,谭达江就在供水生产中心工作,负责自来水供应环节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与供水“心脏”朝夕相处,谭达江靠着一股韧劲儿、钻劲儿,逐渐摸清了不同设备的“脾气”,每当设备“生病”,他总能精准“治愈”。

2022年8月,位于江湾城的张家坝提水泵站因为连日持续高温,用水量不断增加,泵站连续多日处于超负荷运行,其中一台电机出现了轴承松动的情况。谭达江和同事们科学研判,并迅速启动备用电机,及时对问题设备进行维修。

“夏季高温加上机器运转发热,泵房又是半封闭的,因此室内温度要比室外高10多度,我们进入泵房抢修时,不一会儿汗水就把衣服裤子湿透了。”谭达江说。

除了突发的抢修,日常的检修也是谭达江的重要工作之一,每个设备设施的小问题,都是影响制水环节的大问题。眼下正值检修的忙碌期,谭达江和同事们每周都要对管辖的4个水厂、10多个无人值守的提升泵房等开展检修工作。

“‘五一’马上到了,再加上临近夏季供水高峰期,我们加大了对辖区电气设备的巡查巡检力度,保障供水系统‘心脏’安全平稳运行。”谭达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