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动巴蜀——资源之城的“工”笔新篇

版次:02    作者:2025年04月26日

(上接第一版)“市委以深邃的战略眼光,深入分析达州发展优势和短板、深刻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制造业转型升级新趋势,鲜明提出‘大抓工业、重抓制造业’‘重振巴渠雄风、重塑大市荣光’。这既是贯彻省委决策部署的一项对标之举,也是抢抓机遇推动达州赶超跨越、晋位争先的一项战略之举。”市委政研室干部周小刚说。

借助资源优势

新兴产业实现绿色发展

传统工业的转型是达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第一步,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则是实现绿色、生态工业的关键。

“达州工业结构和规模更偏向能源化工,一方面受碳达峰、碳中和等政策和市场因素影响,很多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另一方面,达州的天然气、锂钾资源还处于简单开发状态。通过招引相关新型制造企业,实现资源的就地转化,就能很好化解这些矛盾。”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国内合作科副科长蒋文思说。

达州聚焦区位与资源优势,借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与重庆企业形成产业链联动,招引正达凯项目入驻;依托普光气田天然气、富锂钾卤水资源,引入蜂巢能源、赣锋锂业等头部企业,形成锂电材料全产业链。

仅仅有资源还不够,要将优质企业吸引来,相关的政策配套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营商环境的改善都很重要。在达州高新区,四川达州燃气电站二期工程正在顺利实施。项目利用达州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规划新建2台世界先进的74万千瓦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35亿千瓦时,将成为全省装机容量最大的燃气电站。

市经信局综合规划科科长罗堾子表示,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能源供应是否充足非常重要。达州加大对各个工业园区投入,逐步完善交通、能源、信息、服务等软硬件设施,才能让企业在最短的时间投产见效。

搭建科研平台

工业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当前,以创新谋求发展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达州先后搭建了多个校企、校地研发平台,做好用实成果转化,催生出一批高尖新企业,成为制造强市的主要力量。

宣汉正原微玻纤有限公司专注于超细玻璃纤维的研究、制造和深度开发应用,借助四川省微玻纤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航空用隔音隔热玻璃纤维的研究,打破了玻璃纤维棉基础材料受制于欧美国家技术垄断和封锁的局面。

“我们已经在常规音频波段的隔音效果方面取得了进展,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相关产品已经运用到国产C919大飞机上。”四川省微玻纤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主管张小银说。

达州围绕能源化工、锂钾、玄武岩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深化与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合作,先后搭建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等联合创新平台,聚焦产教融合与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领域的共性技术攻关,加速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产业生态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技术创新对现代工业发展具有核心驱动作用,其重要性贯穿产业升级、竞争力提升、经济结构优化等多个维度。达州与全国范围内的科研机构和院校广泛合作,形成了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管理科学、开放共享、多元投入、动态调整,且具有达州特色和优势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蒲国林说。

从“汗水工厂”到“智慧车间”,从“要素驱动”到“创新引领”,达州正在书写新时代工业文明的答卷。当制造强市的号角响彻巴山渠水,这座从不缺少改革基因的城市,正以工业重器的铿锵之声,奏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强音。

□记者 杨鹰 刘强 何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