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下的秦淮河

□泉涌

版次:07    作者:2025年04月25日

第二次来秦淮河,距离第一次算起来有十年之久了。

仍然是夜晚,仍然人流如织,仍然灯火辉煌,窄小的秦淮河被往来的商业游船挤压得满满当当,远些的地方才现出河流的样子。眼下闷热无比,河面像被屋基托着,又像托着屋基,彼此有些压抑,即便如此,波浪不仅不温和,甚至有些野蛮,像被惹怒了的佳人,长袖拂岸,撞击的声音如人呜咽,与“锦瑟微澜棹影开,花灯明灭夜徘徊。一池春水胭脂色,流到前朝梦里来”的镜像感觉又有些距离。

秦淮河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流经南京市区时一分为二,一条从明城墙的东、南、西三面流过,成为南京城的护城河,称“外秦淮”;另一条从东水关入城,经淮青桥、文德桥,出西水关,称之“内秦淮”,两条河流在水西门外汇合后流入长江。游人说的一般是指“内秦淮”,从六朝至今,为南京市最繁华地段,夫子庙、江南贡院、白鹭洲及历代名人的临河故居等,形成了秦淮河风景区。

朋友说秦淮河要夜游,似乎只有夜晚,你的想象才能生出极大的翅膀,羽及花街小巷;又似乎只有夜晚,临河的灯笼才会如痴如醉,才会有诗意有暧昧。去了也认可了这样的说法,正如一个好酒之人,面对一桌佳肴,不整点小酒,总是少了一些兴趣。夜色或许便是秦淮河的一杯小酒。

这次游秦淮河,比上次时间上充裕一些,但终究也是来去匆匆。记得上次来秦淮河,导游告诉我们:“现在是晚上七时,晚上八点半准点在下车的地方集合,超过时间车辆不再等待。”于是,大家一如放出笼门的鸭子,叽叽喳喳四下散去,找寻旧诗里的风月。

上小学时,读过杜牧的诗歌《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雾霭如烟,酒肆飞歌,人家热闹,商女如花……从此脑海里有了秦淮河的风月、歌女、酒色、诗人,这样的一幅画直至走近秦淮河。

事实上,大多数人走近秦淮河也是想看风月和诗情,想看秦淮河里究竟溶解了商女多少相思泪,想睹游船上吟诗作对的才子佳人,我也不例外。结果没有看到风月,更没有目睹小船上的才子佳人,甚至连秦淮河也只窥视到江南贡院附近几百平方米的河面和密集的游船,最后买了一把“秦淮八艳”的纸扇带着遗憾匆匆离去。

好在纸扇上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美女又让人感叹了一番秦淮河的风情。说实话,八大美女中我只对柳如是、陈圆圆稍有知晓。柳如是的诗让我记住了她的人,她的美貌又让我记住了她的诗,《戊寅草》《柳如是诗》《尺续》等许多诗作至今与人一样经典。我喜欢她的《杨白花》:“杨花飞去泪沾臆,杨花飞来意还息。可怜杨柳花,忍思入南家。杨花去时心不难,南家结子何时还?杨白花还恨,飞去入闺闼,但恨杨花初拾时,不抱杨花凤巢里。却爱含情多结子,愿得有力知春风。”可能缘由诗也缘由景。了解陈圆圆还是诗,一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的诗句让众人记住了她。据传崇祯末年,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由此引来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

这次受邀参加由新华日报承办的传媒年会,报社距离秦淮河极近,坐地铁只有五六站,晚餐后便去了秦淮河。从西市到东市,从夫子庙到江南贡院,走走停停,一切简单,一切又因为简单而让思绪充盈。这时的秦淮河,两岸灯火耀眼,旧唐诗流淌的风韵被放大有些变形,已然没了六朝的历史味的古韵,更没有朱自清、俞平伯两位散文大师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七板子船“汩——汩的舟桨声”。

从江南贡院而入,有一条走廊直抵河边,游人不多,却是闹市里难得的静地,可以触摸到秦淮河上波光潋滟;可以听到不远处“坐船不,80元一次游秦淮”的推销声;可以看到对面古色古香的民居客宅。我临河而坐,头顶正对着一个红灯笼,灯笼光影给我身上披了一件霞衣,红红的,河里不时有游船驶过,不经意自己变成了他们的风景。

其间,我突然看到走廊里“父子登科”的牌匾,竟然想到过去“秀才”的艰辛。他们到江南贡院集中“高考”,一路跋山涉水,往往需要 数月甚至经年,考试之中又是九天六夜,吃住在两三平方米的“考室”里,不能交流不能离开。慢慢理解江南贡院、夫子庙、依河而建的秦淮人家为何能够热闹起来,为何能够留下那么多的诗词,甚至理解一群无依无靠,除了姿容歌喉茶艺没有任何资源的女孩,又何不是一场游戏一场空。

如今,秦淮河的商味浓郁得像黏稠的蜜,现代、时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加之行色匆匆的人群、南腔北调的人语,蛊惑得秦淮河的清韵全然无了踪影。或许,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的妙韵全部回到诗卷中去,回到历史中去了,只留下这一河江水,一江想象。

其实,浮躁的是人心。秦淮河始终是静谧的,它历经千秋岁月,早已看惯了风花雪月、刀光剑影;看惯了朝野更迭、聚合离散;看惯了春风杨柳、冰霜残梅;也习惯了商女们的歌舞升平与爱恨情仇。历史一页一页翻过,时光一年一年走过,唯有灵魂属于自己,本就是走马观花的我们又何必向秦淮河寻求些什么呢?

昨日,读到友人这样一段文字,“揽一份诗意,学会风起的时候笑看落花,雨落的时候聆听心语,让每个素白若水的日子,有了流过眉梢心底的浅淡清欢,让一些过往在时光的沉淀中释怀。人生一程山水有一程盛放,身边的风景一直曼妙,重要的是看风景的心情”。是啊,对于游者,除了高兴,如果还有些收获,那就是额外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