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式阅读

□蒲苇

版次:06    作者:2025年04月25日

晚风轻拂,我和瑄如平常一样坐在宽敞的书房里,桌上氤氲着茉莉花茶的香气。萍按下客厅的光照,我们一家人开始了新一天的阅读之旅。

书房的两张书桌是瑄和萍的读书领地,电脑桌是我思绪飞扬的场所。阅读时间里,我们很少相互打扰,任由书香随意飘散……

这样的场景,自瑄发蒙读书就开始了。每当他用手指翻动彩绘书页的时候,小脑袋随着书页摇晃,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便转过身来,悄悄指给我或萍求助。

我们特别喜欢他托着圆乎乎的小脸,睁着好奇的眼睛,发出情不自禁的笑声。有时我们也逗笑他,是不是捡到金子了,这时的瑄常会挥动小手示意我俩过去,一起分享阅读的喜悦。

沉浸式地阅读,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而瑄的每次“打扰”,我从没厌倦过,总是耐心细致地解说,也有难住我的时候,我便反省自己广泛阅读。萍说过,我是知识王国里的“超天才”。在瑄面前丢脸,我愧对了萍赋予我的庄严“称号”。其实,我远远够不上超天才,这是萍不想我出去应酬,特意给我戴的一顶高帽子。当初买楼房必带书房的愿望,源于我和萍都喜欢文学。家庭读书氛围不可少,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学习场景,是书香家庭的刚需。柔和的灯光映照在书房里,其乐融融的一家人,唇齿之间都留有书籍的香味……

记得刚买新房那阵,我最在意书房的陈设和装潢。虽然我和萍的收入并不高,我们还是买了豪华的书橱。待安装师傅完工后,我用消毒水将书柜的里里外外擦拭个遍。下班后,我和萍将购买的书籍、荣誉证书和发表作品的样刊安置在书格里,仍空余了一些位置。我们用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大笔大笔用于购买世界名著,直至书橱的书满满当当,而后见到自己喜欢的书,仍未停止买书的偏好。萍常说,别人出差给家人买回的是吃的穿的,你倒好,托回大包小袋的书回来,你还嫌家里不挤啊!幸好书中没有仙女出现,不然你连家都少回了。这句调侃语,真实反映了我对书籍的痴迷程度。买回的书籍,我读得并不多,倒是扩充了萍的阅读量。而今思之,那时的盲目性,尚有装饰门面之嫌。

但我从未后悔过,我和萍的很多作品都是在书房里诞生的,遇到不懂或有疑虑的地方,顺便取下书橱里的书方便查阅,极大地丰富了我们一家人的业余生活。瑄出生后,我特地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句至理名言,张贴在书橱显眼的位置,时刻提醒我们毫不懈怠牢记读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和萍爱读书的习惯,给了瑄最好的示范。瑄牙牙学语时,只要看到我和萍在书房里,定会跑到书房来,一翻小人书就是一个多小时,时不时还会自得其乐发出笑声。每次瑄放学归来,都会不由自主地跑到书房找我,见我还未下班,便独自坐在书桌旁,看书习字做作业。

看着瑄如此投入地阅读,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一起阅读的时光。在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买东西大多靠供应票,家里条件虽说还行却并不富足,教书的父亲从未在子女看书学习上节省过开支。只要我们看上的书,哪怕就是一本连环画,他都会不遗余力地买给我们。晚上读书做作业,油灯照到深夜亦不足惜。我们几兄妹都考上了大学,得益于父母亲给我们营造的良好学习环境。我们取得好成绩,父亲奖励我们的除了新衣裳和零食,还会有一本练习册。放学回到家,夜幕下的庭院里,时不时传出我们几兄妹开故事会的声音。父亲虽然只是口头夸奖了我们几句,对我们练习口才却是莫大的鼓励。倘若我们做错了事,父母惩罚我们的方式也极为简单:读书,写日记和背古诗。这样的时光虽短暂,却终身受用,一直是我最值得回忆的片段。

我只在阅读的时间,更像一个无所不能的人,继续与深造保持递进关系。多年来的书香,一直弥漫在我的生活中,也是我不虚度时光最为明显的体验。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是社会的希望。很多家长都崇尚“亲子共读”这种模式,其意义不只是为了阅读和认字,而是在阅读过程中创造亲子间的温馨时光,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陪伴过程中,家长的示范作用不仅有益于孩子的成长成才,也促进了一家人的亲密关系。记得有一次,我把汤圆煮在锅里,就去书房陪瑄读《双城记》,待我想起时,锅里的汤圆已煮成了糨糊状。我有些懊恼,瑄却乐呵呵地说,没事的,老爸,就当你给我煮了一锅粥。闻讯赶来的萍亦说,儿都原谅你了,我就不说你了,只是下次注意,千万别引起火灾。一股暖意升腾在我心口,教训却难以抹去。在我们的悉心培养下,瑄的文化知识水平早已超过了我和萍,这是我们倍感欣慰的大好事。“亲子阅读”是亲子文化活动的重要环节,愿我们共同珍惜美好的共读时光,愿每次陪伴都有书香满溢生命长河。

而且,唯有静下心来,潜心读书,我们才少了时间患得患失斤斤计较。生活在尘缘中,一味地追求高大上,只会感到虚妄,缺少生机。生存过程中的压力、焦虑终不是生命的主色调,从平凡做起而不甘于平庸,从书本和他人身上学到处世之道为人之本,少怨气多书香气,人性才能光芒万丈,人生才会熠熠生辉。

我一直想把生活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在一幅幅画卷上,用智慧和热爱铺垫单调重复的日子,用优美的文字播种属于自己的篇章——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命态度。从参工至今,千多篇铅字作品,一百多次奖励,完工的十几部个人专辑,一一见证了书香之路上我珍惜时光的心路历程。“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们唯有珍惜当下,不计过往,用书香浇灌贫瘠的心灵,勤读书善思考,广闻博见,才是活着的理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