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作者:2025年04月25日
孙艳枝带货。
当暮色漫过开江县孙家沟村的山峦,村委会广场亮起璀璨灯火。成筐的土鸡蛋泛着油润光泽,袋装的高山贡米垒成小山,鲜嫩的香椿芽散发着山野清香。21岁的村委会主任助理孙艳枝拿着手机穿梭其间,随着直播间点赞量破万,这些藏在深山的“土疙瘩”,正通过网络变身全国网友追捧的“网红尖货”,书写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云端集市
让土特产变身“香饽饽”
3月11日晚8点,孙家沟村的“村播时间”准时开场。10余位村民骑着摩托、挑着担子,将自家腌制的咸菜、自酿的蜂蜜送到直播现场。孙艳枝身着碎花围裙,用带着乡音的俏皮话瞬间点燃直播间:“家人们看过来!这可是喝山泉水、吃五谷杂粮长大的跑山鸡,炖一锅香得邻居都要敲门!”镜头前,她化身“土特产讲解员”,从贡米的生长环境到腊肉的腌制工艺,讲得绘声绘色。评论区瞬间沸腾,“给我来两斤”“再上点鸡蛋”的留言刷屏。
近3个小时的直播,5000元销售额全部转化为村民实实在在的收入。更令人称赞的是,孙艳枝团队坚持“零差价”原则——村民说卖多少就卖多少,村集体销售利润全部反哺乡村建设。
如今,孙家沟村的直播间成了远近闻名的“云集市”。有村民感慨:“以前背着背篓走十里山路去赶集,现在坐在家里就能把货卖光!”腊肉、蜂蜜、菜籽油等土特产,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真正实现了“养在深山有人知”。
青春返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光芒
作为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孙艳枝原本有机会留在大城市发展。但2024年开江县推进的“富农兴村”公司化改革,让她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平凡人生不能没有情怀。在大城市,或许不缺我一个;但在家乡,我能发挥更大价值。”怀着这样的信念,她毅然回到家乡,成为村委会主任助理。
万事开头难。起初,村民们对“手机卖货”充满怀疑。孙艳枝就挨家挨户做工作,带着团队免费帮村民直播。“第一次直播带货并不理想,但我们没有放弃。”随着一次次成功销售,村民们不仅主动扩大种养规模,还跟着学习直播技巧。
孙艳枝带领的4人“00后”直播团队,更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他们把直播间搬到田间地头,还发起“炸货大比拼”“饺子节”“走村串巷看腊货”等创意活动;用短视频记录农产品从种植到加工的全过程,让网友沉浸式感受乡村魅力。
政策护航
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孙艳枝的成功,离不开开江县系统的政策支持。当地设立专项基金扶持农村电商,联合高校建立数字电商培训基地,已累计培养乡村主播数十人。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制定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动“三品一标”认证,让开江贡米等特色产品有了“身份证”。
数据显示,2024年开江县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100%,平均每个村达14.5万元。越来越多像孙艳枝这样的年轻人回到家乡,用创新思维激活乡土资源,让“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在政策东风的吹拂下,开江的农特产品正乘着“云翅膀”飞向全国,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从“无人问津”到“供不应求”,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孙艳枝这群年轻人用一部手机架起了山货出山的桥梁,更用青春和热血激活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在希望的田野上,这样的故事正在不断上演,一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徐徐展开。
□文/图 记者 程科 通讯员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