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吒2》到全国“上头”: 四川方言如何把“土味”变成“流量密码”?

版次:06    作者:2025年03月28日

□程棚

“你打我噻,你打我噻!”当《哪吒2》里操着一口川普的太乙真人出场时,全国观众在电影院里集体笑喷。呆萌的形象,极富喜剧性的四川方言,让这部票房破150亿的现象级动画,意外掀起了一场四川“方言狂欢”的盛宴——某音上跟神仙学四川话的话题播放量破亿,淘宝上“四川话速成手册”销量暴涨,连成都地铁都紧急上线了“哪吒同款方言报站”。

四川话,这个形成于清康熙“湖广填川”时的巴蜀方言,这个曾被贴上“俗气”“土味”标签的地域交流工具,借助互联网的风口和电影口碑的裂变,正在进行一场惊艳的文化逆袭,这正如鲁迅所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一、四川方言的“出圈密码”:藏在《哪吒2》里的巴蜀基因

音调里的化学反应:

四川话的“魔性”之音,自带笑点,首先来自其独特的声调系统:四川话声调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一、二、三、四声)和入声五种,其中入声是四川话的标志,发音特点是短促而急迫。

特有的“入声字”保留:如“吃粑粑”(chī bā bā),吃读作入声,短促有力;撇脱‌(piē tuō),撇读作入声;涮坛子‌(shuàn tán zi),涮读作入声;瓜娃子(guā wá zi),瓜读作入声。

《哪吒2》导演组做过AB两场测试:同一段太乙真人说话的剧情,普通话版观众笑点仅有3次,而四川话版笑点甚至飙升至11次,两相比较,四川话的“笑果”可见一斑。

词汇的“反差萌”效应:

《哪吒2》编剧可谓精准把脉,踩中了时代和观众的笑点,通过四川话中独特的方言俚语,将严肃端庄的神仙,与川人骨子里诙谐的幽默基因无缝整合,制造出奇妙的文化对冲,达到意想不到的舞台效果:

·当神仙说“铲铲”时(“铲铲”意为“屁”):消解了高大上的严肃感,找到了幽默的爆破点。

·当哪吒一声怒吼“老子不信命”时:川人那战天斗地的基因开始复苏,骨子里不服输的叛逆精神开始觉醒。

·当太乙真人感叹“巴适得板”时:道家无为思想得到了本土化的转译,高高在上的神仙也变得接地气起来。

数据显示,《哪吒2》影片中35%的经典台词来自方言的二次创作,相关二创视频占据相关影视区热搜排行榜长达数周之久,制造了无数的热点话题,引发了全民的观影热潮。

二、方言经济的“千亿江湖”:蛋糕红利的饕餮盛宴

当四川话突破地域屏障,借助新媒体和受众口碑的传播,互联网正在催生一个庞大的商业生态,方言经济的“千亿江湖”开始冰山显现,各路人马竞相分食着“方言蛋糕”的热点红利。

流量金矿开采指南:

·短视频领域:papi酱(姜逸磊)旗下主播“锅盖”用四川话吐槽,流量暴涨,单条广告报价就达到10W+。

·直播带货:四川主播“罗休休”开启方言直播,GMV(成交总额)比普通话场次提高40%。

·影视产业:《哪吒》系列方言版制作成本仅占影片总预算的0.7%,却带来12%的票房增量,妥妥的一本万利。

文旅融合新方程式:

·成都宽窄巷子的方言艺术墙,通过四川方言的导游和宣传,让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23分钟延长至51分钟,足见四川方言的魅力。

·重庆洪崖洞更是别出心裁,推出的“魔性方言导航”,使二次消费率提升18%,直接带动该景区商品销量翻番。

·更绝的是四川航空——当空姐用川普播报安全须知后,行李架打开率提升至100%,这种接地气的播报,充满了亲切感,得到了乘客的喜欢和认可。

三、暗潮涌动下的危机:每分钟消失2个四川方言词汇

狂欢的背后,一组数据令人心惊:00后四川人方言使用率仅剩31%;地道的成都“府南河话”正在被“椒盐普通话”(川普)所替代;现存的四川方言体系中,37%的词汇已找不到准确的文字记录。

更严峻的是科技时代的“方言歧视”:某讯方言语音识别准确率仅58.7%(普通话97.3%);市面主流输入法对方言词库的覆盖率不足20%;四川多地学校禁止课间说方言,引发“文化阉割”的争议。

救救方言,救救四川话!

如果在社会主流语系中,以讲方言为耻,那么,年轻一代必将对方言弃之如敝履,逐渐抛弃老祖宗千锤百炼留下的文化基因,方言承载的地域文化精髓终将走向消亡。

四、破局者联盟:当00后开始“保卫方言”

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一群Z世代(互联网新时代人群),正在用潮酷的方式重构方言语系。

赛博朋克式传承(科幻流派或视觉美学风格):

·电子科大团队开发《四川方言元宇宙》(四川方言大杂烩),用NFT技术(免费开源开发平台)保存声纹数据。

·说唱社团“麻辣堂”将李白的《蜀道难》改编成方言Rap(说唱),网易云播放破千万,引得川人的诗兴大发。

·汉服博主“喜米儿”用明代成都话还原《簪花仕女图》剧情,方言点燃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商业新物种诞生:

·沉浸式话剧《龙门茶馆》方言版票价高出普通话版,这种打破传统观演界限的戏剧形式,因为四川方言的加持,让观众通过身临其境,获得了独特的体验。

·火锅品牌“蜀大侠”也趁势推出方言教学套餐,锅底温度对应声调变化进行调控,该套餐不仅提供美味的火锅,还融入了方言教学环节,旨在通过美食体验的方式传播地方文化。

·三星堆博物馆增设AR(增强现实)导览器,用古蜀方言讲解青铜神树,展现古蜀国祭祀场景,提升了互动频率,深受游客的喜欢。

结语:方言不死,只是逐渐“上头”

从《哪吒2》的爆笑出圈,到00后的硬核守护,四川方言随着《哪吒2》票房的一路高歌猛进,正在完成一场史诗级进化。

它不再是困在茶馆里的地域符号,也不再是川人土著的交流工具,他从千年前的巴蜀大地款款走来,以其独特的文化属性和语言魅力,逐渐演变成Z世代的社交货币、商业世界的流量引擎、文化自信的鲜活载体。

方言不死,历久弥新!

在新媒体时代,四川方言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浴火重生,并逐渐让人“上头”。当我们在电影院为“仙人板板”哄堂大笑时,我们这一群“瓜娃子”或许正见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在这个时代,最“土”的方言,恰恰成了最“牛鼻”的文化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