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照沃野 农事催人忙

——直击渠县春耕备耕一线

版次:04    作者:2025年03月26日

村民在渠县清溪场镇射洪社区水稻种植基地进行地膜育秧。

位于渠县有庆镇龙头村的四川国沃农业水稻生产基地。

渠县华辉家庭农场的全自动水稻育秧流水线。

3月19日,渠县有庆镇龙头村,种粮大户雍尚鸿的工厂化育秧中心内,数名工人正有条不紊地进行播种、覆土等育秧工序。去年,雍尚鸿种植水稻2000亩,试验田实收测产实现752.9公斤的高产成绩。“今年,我们新选育了稻谷品种玉龙优1611,这种稻谷具有米质优、高产的特性,争取今年的亩产量比去年更高。”雍尚鸿定下新目标。

春耕是一年当中粮食生产的“重头戏”,渠县水稻、玉米播种由南至北大面积铺开,油菜、小麦也进入田间管理的重点环节。当前,全县春耕备耕进展如何?近段时间,记者走访渠县各乡镇了解春耕备耕情况。

多模式育秧

确保满栽满插

3月21日,在位于渠县琅琊镇的渠县华辉家庭农场内,一条全自动水稻育秧流水线高效运转。现场,工人分工协作,配合默契,通过铺盘、填基质、洒水、播种、二次覆基质等工序,一个个秧盘成品快速出炉,随后,便被转运至塑料大棚内进行暗化催芽。

和传统育秧相比,机械化流水育秧有何优势?据渠县华辉家庭农场负责人陈华林介绍,采用全自动水稻育秧流水线,能够精准控制铺土量、投芽量、浇水量,实现用量的精准与均匀。统一暗化,为秧苗营造出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得出苗率稳定,育出的秧苗更加整齐健壮。

“我们这条流水线一天的育秧量能达8000盘,可以满足400余亩的插秧需求。”陈华林告诉记者,“机械化育秧既能提升秧苗素质,又省时省力、节约成本,深受广大农户青睐,每年我们的育秧订单都处于饱和状态。为保障农户用苗需求,近期,我们加班加点赶工,目前已经收到水稻育秧订单1000余亩。”

在渠县清溪场镇射洪社区水稻种植基地,这两天,种植大户吴海云忙得不可开交。在平整后的田块上,他一边为村民现场讲解地膜育秧的技术要领,一边和大家一起下秧田播撒稻种,固定竹条拱架,平铺塑料薄膜。

“渠县是四川省水稻种植大县,近年来,一批稳产高产农业技术正在全县加快推广,地膜育秧、水育秧和机播育秧三种方式成为育秧主流。今年,渠县37个乡镇(街道)计划种植水稻62万亩,目前,育秧工作正全面展开,预计在4月中旬可完成水稻育秧,为后续满栽满插提供充足的秧苗保障。”渠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郭江龙介绍。

农机检修

护航春耕生产

“设备停用一年后重新启动,必须仔细检查电机、配电箱等是否能正常运行,发现问题后第一时间检修……”3月21日,在位于渠县琅琊镇三台村1组的大石板丘电灌站,渠县农业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刘辉和同事手持摇表仔细检查配电设施是否有老化、短路、损坏等问题。

“每年春耕都是我们最忙碌的时候。在农业灌溉用水高峰期到来之前,我们要全面开展乡镇电灌站检修工作,一旦出现问题,会随时到场解决,确保春耕生产顺利进行。”刘辉告诉记者,“仅这一个电灌站,装机容量达22千瓦,能保证三台村850亩田地的农业生产用水。”

据渠县琅琊镇党委书记杨超介绍,琅琊镇地处丘陵地带,水资源分布不均是制约春耕的“卡脖子”难题。今年,该镇重点实施“农田水利攻坚行动”,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和群众需求的情况下,整合乡村振兴等项目资金30余万元,采取“提灌站+管网延伸+渠系配套”模式,在全镇3个缺水村新建智能化提灌站2座,并对其进行改造升级,铺设输水管道10公里,疏通淤塞沟渠20公里,显著提高了全镇灌溉能力,让1万余亩“望天田”变身“保收田”。

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渠县农业农村局着力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机推广管理工作;积极引导农机经销商准备充足的春耕农业机械及配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机械保养,为农户提供专业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对即将投入生产的农业机械进行全面检查,帮助农户解决困难;加强农机经销商三包人员维护到户、到机;加大农机安全监管力度。

截至目前,渠县农业农村局共组织5000余台农业机械投入春耕生产,指导农民检修各类农机具500余台,指导培训各类农机操作人员120余人次,组织农机技术人员30余人次深入村组服务,为春耕生产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文/图 记者 王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