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双向奔赴天地宽

版次:02    作者:2025年03月22日

(上接第一版)从地理意义上的“边缘”走向发展意义上的“中心”。这样的改变甚至“逆袭”,充分证明,我国城乡之间的巨大纵深,为拓展市场空间、巩固经济韧性、激活发展动能提供了广阔腹地。

在“硬支撑”的基础上,政策、制度方面的“软支撑”更为城乡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户籍制度改革按下“加速键”,2014年以来1.5亿农业转移人口平稳有序进城落户,更多奋斗者找到温暖归属;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如火如荼,田间地头也可以应用最新科技成果;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构建,城市商超在全国各地建立直采基地、直采农场,让枝头鲜货第一时间成为架上好货……

人们常说,道路上的障碍易清理,制度上的堵点却不易破除。最大程度激发改革力量,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打通堵点、纾解痛点,必将有效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成就一个更加活力四射的流动中国。

城乡融合既为发展打开了广阔市场空间,为人口流动提供了便利,也为人们施展抱负、实现梦想打开了更大天地。广袤乡土一样能成为创业的热土、追梦的舞台,一样可以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80后海归硕士张丽,放弃外企优厚待遇,带着先进的技术和产业发展理念来到湖北十堰的乡村,开启油橄榄种植之路,一心要把这个产业做优做强。

在广东广州做茶叶生意的刘建雄,得益于居住证制度改革,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都得到解决,心无旁骛打拼奋斗,一步步从“广漂”成为“新广州人”。

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是创新创造的关键因素。城乡融合,拓宽了人生的选择、职业的路径、成才的舞台。人才的双向自由流动,更为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从更大的历史视野看,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一度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天,随着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深化,不平衡有望逐步走向平衡。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我们有充足的信心和底气,让希望的田野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以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进一步激发经济活力、更好造福广大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