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通人和万象新

版次:02    作者:2025年03月21日

(上接第一版)达州即将迈入“双高铁”时代,东出万州通行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南下重庆缩短至50分钟以内,西进成都、北上西安缩短至90分钟以内。届时,三峡平湖、洪崖洞、宽窄巷子、大唐不夜城,就在“眨眼之间”。

高速:“一横一纵”变“环状成网”

2022年12月上旬,开梁高速公路首片预制T梁在杨家桥大桥成功架设,标志着项目全线桥梁正式开启上部结构施工。该项目开工以来一路高歌,多次进入全省投资“红榜”。而它仅是达州高速路网建设中的一个缩影。

三年来,达州高速公路建设按下“快进键”。镇广高速全速推进,铜锣山隧道内机械轰鸣,建设者以“白+黑”的拼劲冲刺贯通节点;大垫高速四川境路段建设如火如荼,未来将填补大竹东南向高速空白,助推川渝资源互通。达州绕西高速,这条38公里的“城市脊梁”串联起城乡要素流通,曾家沟隧道采用智能施工设备,实现“机械化换人、智能化减人”,成为科技赋能交通建设的典范。目前,共700余公里的高速里程,让达州“东出北上”枢纽地位进一步夯实。

水路:“借港出川”变“建港达海”

初春时节,河风微寒,渠县渠江风洞子航运枢纽工程现场却塔吊林立,运输车辆来往穿梭,作业人员有条不紊地施工,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该工程按照三级航道标准渠化渠江航道57公里,将助力渠江航道优化升级,提高渠江直通嘉陵江、长江能力。

此外,跨省共建的万州新田港二期即将建成投运。引进长江干线水运企业4家,新增货运船舶21艘,新增运力18万载重吨,2024年达州共完成水路货运周转量8.3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705%,水运货运周转量完成率全省第一,成绩耀眼。

航空:“袖珍机场”变“区域枢纽”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2022年5月19日上午8点30分,达州金垭机场迎来自己最精彩的时刻——成都航空公司执飞的来自双流机场的空客A320,在万众瞩目中稳稳降落,标志着该机场正式开航投运。那个祥云瑞彩的日子,被永远载入了达州航空史册。

展翅欲飞的“巴国神鸟”,架起了达州人出行的“空中桥梁”。星辰大海、诗和远方变得触手可及。2023年,金垭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成功跻身民航“百万级俱乐部”。通航不到3年,航线由14条拓至43条(含2条低空短途航线),提前两年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成渝地区首条低空短途航线的正式“首飞”,使“1小时航空圈”成型。不断增加的航线、节节攀升的吞吐量,正助力达州从“盆地”走向“高地”。

快速通道:“互联互通”变“直连直通”

蛇年春节,家住渠县三汇白塔附近的肖友明很是开心,每隔两天就会和邻居一起搭车去渠县城区转转。无论是万兴广场的商铺门市,还是北门周边的小街小巷,他都如数家珍。用他的话说:“快速通道就是好,路平、道宽,车辆的呼啸声正在唤醒这座千年古镇。”

快速通道,通的是民生,暖的是民心。会战三年,达州建成机场、达宣、达开、万八、宣南、毛普等6条快速通道;达竹、达石、环城路三期等5条快速通道加快建设;达渠、巴(山大峡谷)八(台山)等4条快速通道加快前期工作;实现县县有快速、重点经济开发区快速通道全覆盖。

国省干线:“出行通道”变“产业大道”

如果说高速公路是“大通道”,国省干线则是“产业动脉”。S101万源鹰背至河口段38公里二级公路贯通,让当地偏远乡镇到万源城区车程缩短2小时;S202泉鸡坝至固军段升级后,旧院黑鸡、富硒茶等特产30分钟直抵高速,物流成本骤降,农民收入翻番。国道干线由18条增至29条,直接激活了达州市域内“城乡半小时交通圈”。

截至目前,国省干线建成里程1049.3公里,有效串联多个物流枢纽节点、多个产业园区和多条运输大通道,路网整体效能跃居全省前列。

农村公路:“村村畅通”变“组组联网”

在开江县后厢产业环线,100公里沥青路串联5镇30万群众,将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与重庆梁平特色农业带紧密相连,昔日“山货出不去、客商进不来”的困境一去不返。通川区长保路获评“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晚秋时节,落英缤纷,自驾其中,心旷神怡。明磐路跻身省级示范,达州建成7280公里农村公路织就“产业路”“旅游路”“民生路”,打通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和便捷出行,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满意度显著提升。

货运:“内陆腹地”变“开放高地”

古语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今,一条条通路跨越山水阻隔、从达州通向辽阔远方。铁道上,一列列飞驰的班列,正奔跑着将巴人故里“介绍”给世界。

物流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城市兴。达州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现代物流产业链主要承载地”,成功申报省级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已建成东部经开区铁路专用线,建成达州公用型保税仓库和达州国家物流枢纽信息平台,河市坝铁路物流基地加快前期建设。开行四川东出铁水联运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达州班列、中欧班列达州专列、中老铁路达州国际货运列车、(达州—中亚)跨境公路班车、10条电子信息产品物流专线。运输成本、运输时间的明显下降,折射着革命老区将迎来新的繁华。

客运:“便民出行”变“暖心出行”

达州客运与这座城市一样,处处洋溢着向善向上之美。无论是全国最美公交司机郑艳梅的笑脸,还是驾驶员停车救人的壮举,抑或是斑马线上孩子的转身回礼,都令人无比温暖。

“出门硬化路,抬脚上车门”已成为达州各地居民出行的真实写照。我市开展公交微改革,市域公交实行“一卡通”,“五免两减”优惠政策全省率先推行;开行园区定制公交、“赶场”公交、学生公交、旅游公交等特色公交线路。马踏洞、职教园区公交首末站和金龙大道公交停保场建成投用,新购置投用新能源公交车227台,新(改)建公交站台153个。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农村运输发展模式,通川区、渠县获评四川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

上下齐心

铸就“达州样板”

通途初成,千里山河展新颜;大道如虹,巴渠大地起宏图。三年时间,达州实现“蜀道难”到“蜀道通”并迈向“蜀道畅”。这辉煌的成绩、满分的答卷,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一系列科学决策与坚定执行的共同作用。

交通建设,关乎全局,是民生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紧密推进,把交通规划作为全市“十四五”战略的核心内容。专班成立、专项资金划拨、责任明确……这种“头雁效应”凝聚了全市上下的力量,形成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的工作局面,为达州的交通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一区一枢纽一中心”的战略定位,和“三高一快”的具体实施方案,牢牢把握时代发展脉搏,精准对接经济发展的核心需求。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资源支持。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高效推进。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理念,力求每一项交通工程都能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交通人敢闯敢拼,秉持“雨小干、雨大拼、没雨拼命干”的精神,为项目顺利推进贡献了力量。

凯歌而行,不以山海为远;乘势而上,不以日月为限。接下来,达州将紧盯常态化提质提升行动,深入实施铁公水空“九大工程”,接续巩固会战成果,加快建设四川东出北上国际陆港枢纽、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为重振巴渠雄风、重塑大市荣光和“决胜十四五、冲刺三千亿”当好开路先锋。

□记者 汤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