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作者:2025年03月18日
近年来,通川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抓实,通过典范引领、全域覆盖、品牌赋能,构建起具有地域特色的廉洁文化生态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廉动力”。
廉洁文化模范
引领清廉新风
谈及通川的历史人物,那些为官清廉、心系百姓的清官廉吏的事迹犹如璀璨星辰,照亮了达州廉洁文化的天空。如,元稹以其高效的监察工作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被誉为唐宪宗时期最杰出的监察御史。他的清廉形象在达州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近年来,通川区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和区域性特点,深度挖掘本地域历史名人廉洁文化元素、故事,将其创作成舞台剧,以先进文化启智润心,以高尚道德砥砺品格,持续营造正心修身、涵养文化的崇廉氛围。
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州孕育了众多共和国将军,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通川区深度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提炼和总结红色资源背后蕴含的廉洁因子,推送廉洁教育读本《热血》,为全区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前进动力。
廉洁文化“七进”
构建廉洁教育矩阵
去年以来,通川区深入实施廉洁文化“七进”工程,在机关、社区、农村等七大领域成功构建起一个立体化、全覆盖的教育网络,为推动崇廉尚洁的新风尚深入人心、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廉动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政机关“廉政书屋”与办公空间有机融合,让廉洁教育零距离;社区“清风驿站”化身廉洁文化会客厅,让群众在茶余饭后感受清风正气;校园里“思政课”将廉洁教育融入研学实践,培育青少年的精神底色;乡镇“孝廉文化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廉洁之花开遍田间地头……通川区通过打造一批“可触可感”的廉洁文化载体,形成了全域覆盖、全民参与的教育新格局。
同时,通川区依托数字赋能激活传播动能,创新运用了“线上+线下”双轨模式,打造了一系列多维教育场景。160余场“讲清廉故事”分享、手抄报创作活动更是掀起了全民参与的热潮。“川善治”平台上的家风故事与150期廉政微信提醒共同构建了指尖上的教育矩阵。“家庭助廉”行动覆盖了千余个干部家庭,95名“一把手”家属参与了专题警示教育。“青廉育苗”工程则带动了3万个家庭共树清廉家风,小品《家务事》更是让廉洁教育变得生动可感。
自实施廉洁文化“七进”工程以来,在通川这片红色热土上,廉洁基因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交相辉映,立体多维的廉洁文化教育生态圈逐步成熟。
擦亮廉洁文化品牌
释放“廉锁”效应
“欢迎大家来到红廉故事主题展厅,展出共分为‘领袖论廉与廉洁风范’‘古代廉洁箴言与传承’‘浴血救国,巴渠儿女铸忠魂’等6个部分,结合中华廉洁文化和党的廉洁文化,着重展示达州红色廉洁文化……”这是该区第十四个反腐倡廉宣传月活动的一幕。
自2011年起,通川区将每年5月确定为反腐倡廉宣传月,连续14年开展“5·10(我要廉)”廉洁文化宣传活动。这一活动融合红色文化和地域特色,打造独具特色的廉洁文化,持续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传递廉洁自律的价值观念,已成为该区廉洁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品牌。
为实现将廉洁文化渗透到各个领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廉洁文化宣传格局,通川区纪委监委强化部门协作联动,建立统筹机制,调动宣传、文化、党校等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同时,通过各级媒体发挥舆论引领作用,联合文联、工青妇等部门和各基层单位,共同参与廉洁文化建设。这种跨部门、跨领域的合作模式,有效汇聚了廉洁文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此外,不断拓展廉洁文化阵地。推出将军故里“神剑园”——红色梓桐“红三十军政治部旧址”精品红廉旅游路线,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红色廉洁文化的魅力。同时,建设清廉广场、廉洁文化“七进”示范点等,营造以廉为荣的文化氛围。积极拓展廉洁文化线上传播渠道,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廉洁文化理念。仅去年的红廉故事主题展厅就有2.3万人次的党员干部前来打卡。
如今的通川,廉洁文化如春风化雨,浸润着城市肌理。这片孕育了元稹、卫承芳等历史廉吏的土地,正以新时代的廉洁文化建设实践,续写着“清风达州·廉韵通川”的崭新篇章。
□通讯员 何聪 见习记者 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