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2 作者:2025年03月18日
(上接第一版)提出“筑牢产业基础、城乡深度融合、激活消费动能”等意见建议261条,相关部门积极采纳、认真办理,为助力“产业加速腾飞、乡村全面振兴”集众智、汇众力。同时选派3名政协领导挂帅月亮坪、明月新城、天生归园等重点项目指挥部、重点工作专班,牵头解决项目建设难题。宣汉县政协始终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每年围绕县上重大决策部署开展专题协商,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同时积极探索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新思路新举措,通过委员进基层、委员见群众,积极畅通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用“小协商”“微协商”助解基层治理“大难题”,以“小切口”释放政协作用“大能量”,积极助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2022年以来,宣汉县政协把“有事来协商∙达事好商量”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有效载体,聚焦“城市交通拥堵、校园食品安全、农村基础设施”等开展多形式、深层次协商,编印的《为民协商在基层——宣汉县“有事来协商·达事好商量”协商案例汇编》,收录协商优秀案例47个,7个典型案例被省、市政协收录推广。
搭建上下“连心桥”,共绘发展“同心圆”。2021年以来,先后有全国政协、省政协领导10多人次,10多个全国政协专委会、省政协专委会,400多名省厅专家到宣汉视察调研、指导工作。宣汉县政协与省、市政协开展“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政策落地落实”“规模化开发利用天然气”等同题视察调研达30多批次。
2024年以来,宣汉县全力推进普光工业园区建设。县政协积极聚焦“打造‘四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千亿园区’”开展常委会专题协商,围绕“近郊游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调研,提出“产业建圈强链、培育工业主体”等意见建议31条,协商调研成果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切实把党领导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专门协商机构的制度优势,让政协组织有职位、有地位
宣汉县委高度重视政协工作,不仅为政协工作把向导航,还非常关心每一位政协干部的成长。
2022年以来,选配专委会主任、专兼职副主任42人,切实解决“一人一委”履职困境。政协干部交流36人、提拔重用25人,政协委员、政协干部“两支队伍”履职活力和工作热情得到充分激发。加强与党外知识分子、民族宗教界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沟通联系,不断在奋斗中增进团结、在合作中巩固团结、在交流中深化团结。在党建引领下,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守正创新,才能提升政协工作质量水平。
宣汉县政协不断加强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构建制度体系,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制定修订全体会议工作规则、常委会会议工作规则、专门委员会通则、提案工作条例、政协协商工作规则等制度,努力营造“与最优者对标、与最强者比拼、与最快者赛跑”的干事创业氛围。同时用“担当担责、戒骄戒躁、立说立行、不胜不休、循良循善”五个模范干部标准,不断强化政治型机关建设。坚持每季度召开1次专题党组会议,听取各委室工作汇报,以“清单制+责任制”形式,把“软任务”变成“硬指标”,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政治意识不断增强,履职能力不断提升。
2024年以来,在深入开展“走基层、听民意、汇众智、优作风”活动中,组织政协委员走访界别群众、开展政策宣讲4000余人次,收集提案线索、社情民意信息600余条,《应高度警惕硅胶人脸面具滥用现象》等2条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采用。
宣汉县政协坚持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积极探索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拓宽群众参与渠道,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使基层治理更接“地气”。在全省率先实现37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建立政协工作联络委员会。在乡镇(街道)、园区、景区、城区、校区建立界别委员工作室、委员工作室、委员议事厅、委员驿站、书香政协138个。还在人口密集的南坝镇沙滩社区和有条件的乡镇村(社区)建立了政协委员联络站和政协委员微协商议事室,让“有事来协商·达事好商量”品牌建设不断得到深化。
□特约记者 张崇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