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放6000万元贷款改善人居环境

农发行万源市支行赋能传统古村落焕新颜

版次:04    作者:2025年03月01日

万源市竹峪镇东梨村传统建筑风貌。

近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万源市支行成功投放6000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贷款,用于支持万源市的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古井、古树等历史文化元素修复及人居环境提升,助力村庄实现从“沉睡资源”到“活力资产”的蝶变,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新样板,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政策性金融动能。

精准施策

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传统村落承载着历史记忆、维系着文明根脉、寄托着浓浓乡愁,是文化瑰宝。万源市地处四川东北部大巴山腹地,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孕育了国家级传统村落河口镇三官场村、玉带乡太平坎村,以及省级传统村落竹峪镇东梨村和铁矿镇泥溪沟村。

鉴于此,农发行万源市支行成立专班实地考察,把脉问诊、量体裁衣,坚持“保护为主、活化利用”的理念,结合村落实际需求形成一揽子支持方案。推出“古村落提升+基础设施改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模式,将资金重点投向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势产业发展等领域,同步规划建设文旅配套设施、乡村文化体验馆等,形成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多维发力

激活村落内生动力

据了解,该项目通过“三大维度”激活传统村落内生动力。一是历史风貌修复,复原传统古道2000米,保护修缮古树、古井等82处,留存“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肌理。

二是人居环境提质,实施通村通组道路硬化、污水治理、生态保护工程,完善消防、给排水等公共设施。同时,为地质灾害隐患村提供道路硬化、安全用水保障等“兜底”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三是产业融合造血,计划流转土地17010亩,用于建设3000亩贡米、7000亩马铃薯等规模化种植基地,推动“文、旅、农”融合焕发蓬勃生机。预计可带动千余名村民就业,间接惠及6000余户农户稳定增收,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以农兴旅

书写乡村振兴新篇

项目通过精准兜底保障、产业引导、土地整治和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优先安排低收入群体和脱贫户参与生产和管理,确保每个困难家庭通过参与乡村建设获得稳定收益。

项目的实施,将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吸引了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也让濒危古建筑得到抢救性保护,舞龙、彩龙船、钱棍舞、蚌鹤舞等非遗技艺及民俗活动重焕生机,成为万源历史文化展示的窗口。预计全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以此拉动餐饮、民宿消费,形成“以旅促农、以农兴旅”的良性循环。

6000万元“金融活水”将浇灌出传统村落的时代新颜。农发行万源市支行以政策性金融的担当与智慧,让古老村落既留得住乡愁,更看得见未来,一幅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大巴山深处徐徐展开。

□文/图 通讯员 兰顺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