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育德 以武强志 以武展美

让传统武术进校园 成为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响亮品牌

版次:04    作者:2025年02月21日

姚德海指导学生练习。

动作干净利落,招式行云流水。近日,在宣汉县的天台乡中心校,课间操时间,学生排列整齐,在操场上练习土家余门拳,有力的动作伴着响亮的呼喝声,令人印象深刻。

深化体教融合,加强传统武术在青少年中的推广普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近年来,我市通过不断提升广大青少年儿童对传统武术的认知,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水平和传统文化素养,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传统武术进校园成为新时代体教融合的一个响亮品牌。

武术学习从娃娃抓起

课上,丁耀庭一边给学生详细讲解每一个动作要领,一边示范基本动作。学生们专注地听讲,认真地模仿。不一会儿,操场上便这儿蹿出一只威武勇猛的“小老虎”,那儿蹦出一只神态恬然的“小鹿”。

“天台乡中心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了解和学习余门拳,课上,我会向学生介绍余门拳的由来和发展,让他们感受到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并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丁耀庭说,“学生年龄比较小,动作还不是很规范。除了在体育课、大课间学习外,我们还组织有兴趣的学生参加武术社团,鼓励家长和孩子放学后或是寒暑假一起练习。”

丁耀庭是土家余门拳的第十代传人。近年来,为推广普及土家余门拳,他四处奔走,与宣汉县多所中小学校开展合作,通过编撰校本教材、开发武术操、培养体育教师等方式,让土家余门拳这门地道的宣汉功夫在校园萌发出新的生命力。

不仅是土家余门拳,同为峨眉武术系的法门武术在达州多所中小学同样生根发芽。据法门武术传人姚德海介绍,法门武术如今已在达川中学、达川区逸夫小学、达县职业高级中学等十余所中小学校开设课程,利用体育课、大课间、课后服务时段,按年龄层次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法门武术健身操,三年级开始学习拳法套路,五、六年级学习器械。

在姚德海看来,中小学生练习传统武术,可以促进青少年骨骼正常发育,提高注意力,增强团结互助精神,同时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独立思考,增强动手能力。教学中,他会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如竞赛、游戏等,使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武术的基本技巧,了解关于武术的规则及相关知识。

以武育德 以武强志 以武展美

习武先习德。达州列宁街红军小学是达州第一批开始法门武术教学的学校,新学期,该校的体育第一课从抱拳礼开始。体育老师以武术礼仪入场,以礼贯穿始终。同学们年龄虽小,却以饱满的精神、标准的姿势展示出少年儿童特有的朝气与活力。他们在武术中蜕变,呈现出阳光、活泼、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这个动作叫‘青龙出海’,出掌要干脆有力……”武术课堂上,姚德海在给学生教授法门武术。他一边演示,一边为学生纠正动作。学生学得格外认真,偶尔还会提问:“老师,法门武术起源于哪?电视剧里那些武林高手会用吗?”

“法门武术于明末清初发源于峨眉山,后经一代代传人发扬光大,逐步发展成为中华武术的一大门派,2023年4月入选四川第六批省级非遗项目名录。我们传授它是希望让同学们了解家乡的文化瑰宝,并通过武术的学习提高协调性和心肺耐力,引导孩子们在一招一式间‘习武悟道’。”姚德海说。

“觉得练武术让我更有力量,也变得更加自信。在学校武术社团,还交到了许多好朋友。”张珂宇同学从一年级开始学武术,是大家公认的“武林高手”。他说,学习武术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更让他学会了静心面对困难和挑战。平时学习累了,他会练上一段法门拳放松心情,在学习的时候更加专注。

“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磨炼意志。我要继续练下去,将来还要参加武术比赛!”张艺同学说,因为妈妈说他做事拖拉,就让他加入学校的武术班磨炼一下。刚开始时,他有些吃不消,教练要求很严格,比如:踢腿的时候,要求把脚绷着踢,踢得越高越好。在教练的指导下,他的身体变灵活了,长高了好多,力气也变大了,做什么事都很有干劲。

达州列宁街红军小学副校长徐建川说:“学校自2015年以来,就将法门武术系列健身操作为学生们的课间操之一,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更让孩子们在锻炼中领略到中华武术的魅力与传统文化的深厚。”

□文/图 记者 文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