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 作者:2025年02月20日
省建十五司达州基地城市有机更新项目。 (省建十五公司项目部供图)
在城市发展的滚滚浪潮中,危旧房改造不仅是城市更新的关键环节,更是关乎万千居民幸福生活的重大民生工程。近年来,达川区在危旧房改造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不仅让众多居民的安居梦想照进现实,更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达川区三里坪街道店子梁二小区,这个曾经被岁月留下斑驳痕迹的老旧小区,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华丽的蜕变。该小区原本地处城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推进,已悄然融入了中心城区的繁华之中。然而,岁月的侵蚀和早期建设的局限性,使得这里的房屋大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小区内的房屋大多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狭窄逼仄的楼道,不仅给居民的日常出行带来诸多不便,紧急情况下还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墙面脱落、漏水渗水等问题,更是让居民苦不堪言,每逢雨季,常常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安居,成为了这里居民心中最为迫切的梦想。
2023年9月,达川区将店子梁二小区纳入首轮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计划。这一举措,犹如一束光照进了居民们的生活,为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此次改造采用“以旧换新、原址重建”模式,不仅是达川区危旧房改造工作的一次大胆创新,更是全市范围内的首个开工建设项目,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元,规划新建2栋住宅,共计214套住房,预计今年5月建成交付。经过一年多紧张而有序的建设,如今的店子梁二小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B栋楼已经顺利封顶,A栋楼也已完成20层楼的混凝土浇筑,施工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看着楼房一天天地盖起来,心里别提多踏实了,感觉离住上新家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居民王永梅站在即将完工的楼前,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店子梁二小区占地面积17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涉及147户400余人,多为上世纪80年代居民自建房。由于年代久远,不少房屋被鉴定为C级、D级危房,安全隐患令人担忧。而改造后的小区,建设规模将达到约3.7万平方米,由两栋底商住宅楼组成。不仅如此,小区还将配备220个车位,极大地缓解居民停车难的问题。同时,还将配建社区服务、老年活动、群众健身场所共计992平方米,为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休闲娱乐空间,提升生活品质。
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达川区相关部门积极创新举措,全力破解“群众支持、资金筹集、用地办证、规划设计、政策保障”五大难题。特别在资金筹集方面,除了产权人出资的30%建安直接费用,还通过“政府引导、国企担当、企地共赢”方式,成功撬动金融机构、央企国企参与投资。达州银行达川区支行在得知项目情况后,迅速启动授信绿色通道,及时商讨融资方案。工作人员多次与政府部门、建设主体公司沟通协调,最终确定了融资合作方案内容,并在短短2个工作日内就出具了授信批复,完成项目综合授信1.2亿元和按揭授信2800万元。目前,项目首批2000万元资金已顺利放款,后续资金也将陆续到位,为项目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在达川区,像店子梁二小区这样的危旧房改造项目并非个例。省建十五公司项目同样备受关注。该项目位于达川区翠屏街道东风社区,其前身是四川省华西集团第十五建筑有限公司的达州基地。1993年,由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该公司整体搬迁到了南充市。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基础设施逐渐老化,加之物业管理的缺失,整个基地逐渐沦为了安全隐患多、环境卫生差的“城中村”。
2022年9月30日,达川区与省建十五司签订了达州基地危旧房改造合作协议,决定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打造”的原则,投资18亿元打造一个宜居宜业、有机更新的高品质板块。这一举措,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为这片老旧区域的改造按下了“快进键”,同时,该项目也是我市首个城市更新项目,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目前,省建十五司达州基地城市有机更新项目一期规划的4栋商业楼、6栋住宅楼中,3栋商业楼已顺利竣工,3栋住宅楼主体也已全面封顶,预计将于今年6月首批竣工交房。剩余住宅楼预计于5月底前完成主体建设。项目建成后,这里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居住小区,更是一个新的商业中心。该项目总负责人介绍:“我们计划把这里打造成为一个集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商业中心,吸引更多的人流和商机,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此外,还将打造8亩景观公园,并为业主提供羽毛球场、篮球场及健身器材等设施,让居民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也能享受到绿色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改善原片区居民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危旧房改造,不仅仅是对老旧房屋的拆除与重建,更是对城市功能的完善、对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对城市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与创新。达川区在危旧房改造工作中,不仅注重解决居民的住房安全问题,还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通过创新模式,实现了民生与城市发展的双赢。近年来,该区始终坚持“党政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协同”原则,全力推动4个片区、5个零星地块的危旧房改造工作。在这一过程中,2800余户居民即将实现他们的安居梦想。
□见习记者 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