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作者:2025年02月07日
开江县实验小学课后服务成果展。
教育投入由“相对不足”变为“优先保障”,学前教育由“公弱民强”变为“普及普惠”,义务教育由“乡弱城挤”变为“城乡均衡”,高中教育由“低迷徘徊”变为“全面崛起”,职业教育由“举步维艰”变为“浴火重生”,队伍建设由“结构失衡”变为“名师辈出”……5年来,开江县锚定“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开启教育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全域统筹推动教育均衡协调
近年来的城乡融合进程中,开江县人口呈“逆流”增长,外出人员回流,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日渐凸显,主城区与普安镇的学生数量不断攀升。
乡镇里,开江广福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在红色陈列室里庄重地向革命先烈行队礼,讲治小学的学生端坐在多媒体教室里探索着宇宙的奥秘;城区内,开江中学以“琢玉农庄”开启了劳动实践新天地,县实验小学的一幅幅写实烙画,展示着艺术教育带给他们的七彩童年……从新(迁)建城镇学校,到撤并部分农村学校;从资源零散不齐到配置完善充盈;从原来的“乡弱城挤”变为“城乡均衡”,开江县演绎出生动的教育“变形记”。
这一幕幕转变,来自于开江县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校点布局,实施好教育重点项目,创新教育工作改革办法,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稳致远建设“教育强县”。
开江整体迁建、新建(办)、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3所,撤(合)并、改办中小学校(村小)4所、教学点89个,新增学位2820个,有效缓解了“大班额”“大校额”。开江中学成功创建为省一级示范普通高中,开江职中“双示范”建设通过省级创建中期指导,“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通过国家督导评估验收。全面启动“4+1”集团化办学,全域推进“强校带弱校、一校多区”办学模式,组建7个教育集团、24所中小学校参与,覆盖1500余名教师和3万余名学生,一大批农村薄弱学校逆袭成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开江中学教育集团创新“1+2”初高中贯通式培优模式,既有效缓解城区初中大校额、大班额问题,又形成城区2所初中良性竞争办学局面。
家门口就有优质教育资源,让开江的家长们带孩子外出求学现象大幅减少。
搭建桥梁提升教育协作水平
开江县坚持专项招引、乡土回引、柔性引进“三管齐下”。5年来,通过公开招聘、“英才计划”、公费师范生考核招聘等方式,引进教师291名,其中硕士研究生7名;选优配强干部队伍,持续优化县域教师资源配置。
抢抓川渝合作“戏台子”,搭建统筹发展“教育桥”。开江县注重两地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协同,统筹开展部属公费师范生“组团式”招引工作,联合培养两地“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依托高校科研机构的研究力量和成渝地区“10+20”研训机构共同体等教研联盟,遴选一批“优质学科基点校”,扎实开展课标研读、示范课、师生竞赛等教研活动,组建雁阵形引领共同体。
促进开江中学与开州中学、万州中学结成教联体,组建“川渝名校+”教育联合体。推动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和明月山等区县相关学校与本地相关学校结对帮扶,打造明月山双城教育发展共同体、双城古道教育协同发展联盟等教育组团发展共同体。
支持开江职中省级中职“三名”学校建设、创建国家“双优”中职学校,与万达开区域内职业学校组建职教联盟,支持联盟学校专业教师双向互派,联合成立“明月山职业教育联盟”,建成万达开职教高地。同时,依托田城产教融创园,川渝全域内引企入校共建实体化运营实训基地、“直播电商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切实办好“共享工厂公共实践中心”“校中厂、厂中校”,推动两地共建“产城教文旅联合体”。
全面打造“小县优教”品牌
2020年,开江县开始探索“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向创新竞赛要水平、向综合评价要成绩、向专家治校要品牌”的“四向四要”工作路径和实施策略,高效落实“双减”政策。
一年后,开江县聚焦提质减负这一群众关切问题,在此基础上实施“五向五要”改革工作路径,丰富拓展工作内容,新增“向教师队伍要形象”,培育教书育人“大先生”,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小县优教”品牌。该经验做法荣获“达州市2022年十佳优秀改革创新案例”,义务教育阶段外出就读学生由2021年201人下降为46人,主动返开就读学生由2021年178人增加到358人。
全面落实“双减”政策,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确定“双减”试点学校16所,获评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奖项18个。“压减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注销学科类培训机构14所,压减率达100%,部门联动查处“黑机构”5个,责令退费3万余元、罚款5万余元,“减负提质”成效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5年来,开江教育资金投入平均增长20.94%,实施建设项目170个,全县高考一本、本科实现“十一连增”,清华录取“从1到2”,投入资金3.77亿元建设“田城产教融创园”,建成的“职教中心”其“双师型”教师从2021年35名已扩增至69名。
栉风沐雨砺前行,星光不负赶路人。开江教育工作正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核心,守正创新,笃行致远。
□见习记者 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