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作者:2025年02月07日
达州高新中学开展教师优质课展评活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达州高新区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公平”“质量”两个关键,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回望五年发展历程,该区通过改善办学条件、强化队伍建设、优化教育环境、提升教育质量“四轮驱动”,教育事业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强化党建引领 凝聚教育强大合力
达州高新区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强力抓实党建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决守住意识形态教育阵地,引领全区广大教职员工胸怀发展大局。
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选优配强学校领导干部,修订完善会议制度、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持续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各级党组织工作的程序性、规范性和前瞻性。选好用好党建干部,持续推进“四心”作风问题教育整顿走深走实。强化党支部作用,严把党员入口关,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强化教师意识形态工作,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强化引领,把准方向,不断提高教职员工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优化教育资源 厚植学子家国情怀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激发人才动能,提升人民群众对达州高新区教育水平的幸福感和认可度,厚植高新学子家国情怀。
持续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进一步优化校点布局,完成了石板初中等4所“空小散弱”学校撤并工作,调整了金垭学校、斌郎学校招生学段,优化资源配置;成立督导责任区,建立督学工作制度保障机制,完善高新区教育领域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和责任区日常随访三位一体的立体化督导机制。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学校标准化建设,投入资金4.2亿元新建了高新一小(原斌郎学校)、实验学校、河市小学及其附属幼儿园,新增学位5640个;投入近2亿元对全区学校校舍进行维修维护,添置设备设施、打造校园文化等,力求校园基础稳固、品质提升、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教育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办学条件明显提升。
按要求多形式、多举措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历年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辍学率为0。持续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三免一补”政策投入财政资金3.2亿元,用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作业本费、提供营养膳食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寄宿生活补助、高中阶段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免学费等。
提升普教水平 擦亮教育发展名片
达州高新区始终坚持把教育当作第一民生要务,以发展的眼光谋划布局基础教育,坚持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持续推进教育综合改革,走高标准高质量发展之路。
充分用好政策措施,依托市内高等院校、省级重点中小学、省市级示范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跨区域”联动帮扶,放大教育资源互补,运用内生动力加速培养更多新兴优质学校,实现共同发展、同步提升,让弱校变好、优校变强。
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健全完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通过公开招录、人才引进、交流跟岗等方式,优化教师结构,促进教师年轻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发展;依托名教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教学能手等教育领军人物,激活教师活力,建设高素质专业教师团队和学科(专业)带头人队伍。打造乐为、敢为、有为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名师促名校,进一步夯实教育根基。
五年来,全区中考、小学毕业综合素质检测合格率、优秀率同比逐年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教学质量有了新的突破。高新中学普通高考上线人数逐年倍增,本科上线人数累计增长271%,实现了低进优出,辖区群众对教育质量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彰显职教特色 助推产教融合发展
职业教育一头是教育、一头是产业,具有鲜明的跨界性,高新区牢固树立“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就是抓发展、抓职教就是抓民生、抓职教就是促就业”的意识,大力办好职业教育。聚焦能源化工等产业,在专业建设、产教融合、产业发展上发力。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促进职业学校特色发展。结合高新区产业布局及岗位需求,动态调整区内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贯彻落实《达州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十二条措施》,支持职业学校新设立符合区内主导产业发展需要的特色专业。优先发展能源化工、低空经济、智能装备、新材料、现代物流,为达州高新区产业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职教专业支撑。
支持职业学校与园区企业共建特色学校、实习实训基地,联合培养人才。紧扣产业发展方向,按照产业与教育融合、产业与专业共生、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共进的思路,建立健全政校企沟通机制,强化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指导与评估,引导职业学校精准对接园区企业人才需求,定向培养专业人才,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做足人才支撑。通过引企入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共同开展冠名培养、订单式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
锚定“建区域职教高地”目标,全力推进“2+5+N”职业教育资源建设,压实各方责任,加大宣传力度,打破传统观念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束缚,深度聚焦国高创建、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科技创新等主责主业,借助新思路、谋定新举措,拟定达州高新区职业教育发展新方案,全力推动区内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耕耘更知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达州高新区教育人必将主动担当、抢抓机遇、深耕教坛,努力推动高新区教育事业实现新跨越新发展。
□见习记者 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