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作者:2025年02月06日
金垭镇电商直播带货。
随着数字产业的迅猛发展,乡村数字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持续动能。近年来,达州高新区金垭镇以建设“基层治理示范镇、乡村振兴示范镇”为抓手,新建了72个5G基站,打造了“1+3”数字综合平台,通过镇数字乡村指挥中心,将辖区各村(社区)的智慧农业、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等系统统筹管理运行,全力推动信息惠民、产村融合,有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数字化助力基层治理
数字平台是数字乡村建设的主要载体,其建设状况直接影响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成效。
为推动基层党建向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迈进,金垭镇打造了“党建+”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对外宣传、组织生活、教育培训等6大板块,积极发布宣传信息、组织线上培训、开展线上活动等。
同时,推行“时刻服务”小程序,群众利用手机“在线点单”,自动将订单分配给村(社区)处理;开发“慧村”手机应用及小程序,村居民可通过语音、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了解政策、反映诉求;基于移动宽带电视打造数字乡村云平台,与“慧村”应用互相补充,群众可通过电视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和政策。
数字平台的便捷性不仅得到了村干部的肯定,也获得了村民的认可。“现在村民们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将问题直接反馈给我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村民的满意度,无论是日常琐事还是紧急需求,我们都能及时有效地回应和处理。”金丰村党总支书记潘李龙说。
数字化助力防灾减灾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金垭镇治理实现了智能化监控、预警和调度。
在工人村监控中心,打开“千里眼”应用,辖内人员密集点、地质灾害点、森林防火点、山洪易发点等重要地点的监控摄像头画面便一目了然,有任何突发情况,村干部都能第一时间接收到警报,并迅速作出响应。
近年来,金垭镇打造了“千里眼”应用,在人员密集点、地质灾害点、森林防火点、山洪易发点等区域建设监控节点76个,同步接入村社公共区域和“雪亮工程”摄像头资源,构建起平安乡村共建共治的“全能型”网格;打造了“红喇叭”应用,将传统有线广播站方式,升级为手机就能播报的5G无线模式,配合“千里眼”使用,在应急事件突发时能及时叫醒喊响;打造了“云视讯”应用,建设“镇政府主会场+各村社视频分会场”的远程调度系统,实现一键组会、远程培训。
“各种系统的应用,让我们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潜在的安全隐患,大大提高了应急响应速度和效率,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更有效的保障。”工人村党支部书记黄立新说。
数字化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数字乡村建设推动了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借助互联网平台,农产品销售渠道得到拓宽,农民可以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我们的爱媛橙色泽鲜亮、味道纯正,欢迎直播间的朋友下单品尝……”如今,直播带货已迅速崛起并成为金垭镇本地农产品的主流销售方式。
“镇上组织了多场直播培训,很多村民已熟练掌握网络直播带货技巧,网络直播销售已成为我们重要的营销手段。”金山村党委书记王隆平说。
近年来,金垭镇积极打造金垭镇电子商务中心,培育农村电商品牌12个,开展5G直播带货活动30余场,通过5G视频彩铃技术加强园区产品宣传推广,助力“金鱼洞”板鸭、“金彩农业”爱媛橙、凤凰李等土特产远销全国各地。
此外,乡村特色产业也因数字技术的应用而焕发生机。金垭镇还搭建了数字“三农”服务平台,积极盘活整合各类资源,打造6种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消费+土地+产业”的有效融合,促进各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超10万元,为产业振兴探索了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文/图 记者 刘姣 王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