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2 作者:2025年01月10日
(上接第一版)作为全市首个融合示范项目的达川区仰天湾片区,于2024年11月正式启动建设,开启了区域发展新篇章。
用足用好本地政策,在支持危旧房改造“以旧换新”10条硬措施基础上,创新实施“2+2”新政策,即原址重建、异地集中新建两种改造方式,等面积置换、等价值置换两种换新方式,让危旧房改造与存量商品房去库存协同联动,盘活城市资源,激发市场活力。
同时,动态扩充示范项目,持续开展房屋消险排危,将符合条件、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危旧房及时纳入改造示范项目,新增通川区姚家大院、阳平社区二组、省粮食经济学校、市物资局家属院4个项目,总示范项目达36个,确保改造工作精准覆盖最需要的地方。
畅通改造“资金链”
保障项目推进
畅通的“资金链”是项目加速建设的关键保障。2024年,达州已建立起“财政投入、向上争取、企业自筹、融资贷款、居民共担”的多元资金筹措渠道。
在政策资金支撑方面,中心城区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争取到位专项借款资金。同时,统筹用好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资金,积极申报债券支持,持续做大改造“资金池”。
社会融资渠道同样通畅,通过市县两级“政银企”平台,引导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近30家金融机构和央企、国企竞相参与,促成企业顺利融资。目前,银行授信总额达65.2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达州依托“政府+企业+居民”多元众筹,破解危旧房改造资金难题,对危旧房改造项目建设税费应免尽免、应减尽减,水、电、气、通信等实行最优政策,综合压减建安费用。产权人承担原房面积部分建安直接费用,打破“拆迁致富”的心理预期,减轻财政压力,实现多方共赢。
用活组织“指挥棒”
高效配置资源
国企“挑大梁”,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国企、央企参与改造,由房屋产权人依法委托具备开发建设资质的国有企业建设,有效防止“烂尾风险”。如今,中国能建、中铁六局、中建四局等13家大型央企、国企与辖区政府达成“投融建”合作意向,为项目的高质量推进注入强大动力。
发动基层“站前排”,针对危旧房改造中群众意见不统一、协调难度大、存在观望顾虑心态等问题,制作政策讲解图、住房效果图、委托协议书“两图一书”,行业部门、社区干部共同进院入户宣传。同时,组建“包片领导+法律顾问+业务骨干+社区网格员”家事调解团队,现场蹲点化解签约难题,成功破解以往居民协议签订、搬迁腾房等堵点卡点问题,让改造工作顺利驶入快车道。
支持群众“当主角”,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融入式推行“居民参与、部门把关、全程监督、群众测评、联合验收、长效管理”的全过程管理机制,累计1000余名群众代表深入参与到已启动的27个项目中,协同开展户型设计、价值评估、动员签约及工程核算,让群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使改造工作顺利推进。□见习记者 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