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民生福祉底色 绘就红城幸福画卷

——万源市2024年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综述

版次:03    作者:2025年01月06日

2024年“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走进万源暨“创梦川渝”创业指导和万达开云精品创业项目展演活动“金秋招聘会”。

万源市就业创业技能“互联网营销师”培训。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回眸2024年,万源市以改善人民生活、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社会民生领域春潮涌动、硕果累累。

从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到医疗资源持续优化,从就业舞台更加宽广到社会救助愈发完善……一年来,万源市聚焦广大群众所需所盼,在更多方面、更多领域持续发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织密民生保障网络,将群众的幸福推向了新的高度,在巴山深处绘就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民生画卷。

夯实民生之本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2024年,万源市多举措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力以赴破解“就业难”问题,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0.35万人,千家万户的“幸福饭碗”端得更稳。

2024年10月,由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四川省就业服务管理局、达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四川省创新创业促进中心承办的2024年“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走进万源暨“创梦川渝”创业指导和万达开云精品创业项目展演活动“金秋招聘会”在万源中学广场拉开帷幕。

除了来自达州市、万源市、南充市等省内城市的企业,现场还有重庆市、陕西省的企业参加,共计84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721个,吸引了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群体1321人到场求职,现场达成就业意向196人。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创业成果展区、职业指导区、政策咨询区,并开展直播带岗活动,线上直播观看1.5万人,帮助求职者充分了解就业创业各项政策,为求职者在未来创业就业道路上提供有力支持。

2024年,万源市聚焦稳就业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提升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持续发力,持续推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不断丰富城乡公共就业服务网络,有力确保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用好东西部劳务协作、托底性帮扶等政策红利,联合舟山市、大竹县、宣汉县、达川区等地就业部门,建成常态化就业招聘协作机制,线上线下组织开展专场招聘会。全年组织参与招聘会12场,累计提供240余家企业1.1万个招聘岗位。

此外,万源市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领金人员等重点群体加强就业帮扶,全年累计服务高校毕业生2400人次,安置青年就业见习156人,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694个;兑现青年见习、城镇公益性岗位补贴及社保补贴、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800余万元;提升创业带动就业示范效应,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人2180万元,开展就业创业培训32期1488人,推动城乡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

创造美好生活

暖心守护一老一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养老是重要的民生工作,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盼。

“社区食堂的饭菜干净卫生,我吃着放心。”在万源市古东关街道古马儿社区大食堂,年近七旬的居民孙明儒坐在宽敞明亮的食堂里,享受起了幸福“食”光。“我知道这里开业以后就天天来,比自己做饭方便多了。这里每天菜品都不一样,味道很符合我的口味,价格也实惠。”

由万源市民政局出资建设的大食堂自开业以来,就为60岁以上老人推出了两款优惠套餐,价格分别为6元(一荤两素一汤)、8元(两荤两素一汤)。“每天前来就餐的老年人有300人左右。”食堂经营者陈旭介绍,“我们设置菜单的时候,也会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保证搭配合理、营养丰富。”

2024年,万源市以全方位提升老年人幸福感为目标,大力推动居家、社区及机构养老有效融合,切实促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画出了万源群众幸福老年生活的“同心圆”。

针对“原居享老”老年群体,当地定期开展巡访工作,及时解决老年人实际困难。针对“机构颐养”老年群体,开展养老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对设施设备陈旧的敬老院进行整合升级。2024年9月新建特困供养服务中心实现入住,2024年11月新建旧院敬老院实现入住,极大提升了全市的养老服务能力。

“一老”连着“夕阳”,“一小”连着“朝阳”。在儿童关爱方面,万源市用活社会组织力量,精心策划并成功举办“万福优童,乐活一夏”暑期尚善夏令营活动和“伙伴计划”示范项目及六一儿童节等系列儿童关爱活动200余场,受益儿童1.2万余人,发放慈善助学金10万元,发放各类爱心物资5000余份。

同时,万源市民政部门还不断完善困境(留守)儿童关爱工作。2024年,及时将1人纳入孤儿、12人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月足额发放86名孤儿、98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费309.42万元、助学金29.25万元。

聚焦急难愁盼

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过去一年,万源市立足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实际,逐步完善社会救助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有效兜住、兜准、兜好民生底线。

居住在万源市黄钟镇的聂某,此前因受伤肢体不便,一直在家照顾孙子、孙女上学,由于家属经常在外打零工补贴家用,儿子也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全家收入来源稳定。然而,聂某的儿子于2024年8月突发疾病去世,儿媳早在多年前就离家出走失去联系,整个家庭丧失了主要劳动力。聂某的孙子还患有间歇性癫痫疾病,一直未接受过系统性治疗,导致病情越来越严重。

万源市民政部门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会同卫健、医保、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商讨针对聂某家庭困难情况的具体救助帮扶意见。

仅仅过去一个月,2024年9月,聂某一家4人就被纳入了农村低保“以户施保”范围,家庭月保障金1066元。同时,各相关部门也按规定程序将聂某一家纳入防返贫监测对象范围、“先诊疗后付费”救助对象范围、医疗救助对象范围。此外,聂某的孙子也在部门协同救助下,妥善解决了医疗保障问题,于2024年9月底被送往医院接受系统救治。

一方有难,多方支援。万源市及时将符合保障条件的困难对象纳入低保、特困救助保障范围,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不仅编织起了一张托底民生的“安全网”,还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4年,当地实施临时救助891户,发放临时救助金204.03万元。同时,全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45.63万人次12195.01万元,累计发放城乡特困供养金2.6万人次1975.46万元。

初心如磐,踏平坎坷成大道。纵览2024年,万源市民生事业发展步履坚定,一项项暖心之举接连推出,一件件民生实事掷地有声,为民底色不断擦亮,书写出60万巴山儿女的幸福安康。

□文/记者 冯津榕 特约记者 马发海 图/李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