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做好村集体“三资”公开账

版次:03    作者:2024年12月31日

本报讯(通讯员 何聪 见习记者 吴昊)今年以来,通川区扎实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以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为抓手,积极探索“数据+”模式,打好数“智”牌,守好守住村集体的“家底”。

自集中整治以来,通川区各职能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各司其职,主责监督、专责监督、群众监督有机融合,并依托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方便操作、快速高效等优势,凝聚起常态长效监督合力。

前不久,该区纪委监委通过监管平台发现,复兴镇罗家坝社区6组组长赵某截留惠农资金相关问题后,迅速介入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去年9月,该社区6组集体获得生态商品林补助和生态公益林补助,赵某以为居民不知晓补助金发放时间及金额,便截留钱款用于个人日常开支。目前,赵某受到政务警告处分。

“我们坚持抓查摆问题清理整顿和抓监管方式创新提升共同发力,以期形成‘制度化+信息化+公开化’,推动整治工作提质增效,有效维护农村集体和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既要靠制治,也要靠智治。通川区积极探索数字赋能“三资”管理,用好线上监管。积极开发利用管理平台,设置“公示栏”,开通在线“一键举报”,有效防止“三资”管理使用情况长期不公开、公开不及时、选择性公开等问题。将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平台”、码上举报、“川善治”微信小程序等作为“三资”线上监督重要渠道,督促各村定期发布村账收支、民生项目等信息,将“墙上贴”变为“掌中晒”,把话语权交给群众,让群众关注的村集体事项从幕后走向台前,推动“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截至目前,该区纪委监委收集、处置村集体“三资”领域问题线索122个,立案99件100人,党纪政务处分80人,挽回经济损失567.3万余元,退还集体资金287.1万余元,退还集体资源、资产折合130万元,退还群众资金7.2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