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3 作者:2024年12月31日
本报讯(记者 谭楚甲)随着春节返乡潮的到来,全市大小乡镇的街头巷尾逐渐热闹起来。流动摊贩的频繁活动在增加“烟火气”的同时,也带来了噪音扰民这一突出问题。如何在增加群众收入、满足购物需求的同时,有效治理噪音污染,营造既充满生活气息又宁静祥和的场镇环境?通川区梓桐镇近来坚持“疏堵”结合、“供需”两便的原则,全力以赴破解流动摊贩叫卖声扰民难题,取得良好成效。
环境治理如同治水,“堵”不如“疏”。面对小摊小贩流动性强、管理难度大,“游击”摆摊点位分散难以管控,劝导人员力量相对薄弱等多重挑战,梓桐镇坚持问题导向,着力以人为本,多次研究谋划治理良策,并成立工作专班专项推动。该镇明确了以先“疏”后“堵”为核心的治理方式,先从根源上解决摊贩售卖场地这一关键问题,进而全面优化场镇管理秩序。
结合梓桐商贩长期以来的经营习惯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经多方论证,梓桐镇在千口岭森林公园广场设立了流动经营区域,在红军路街道两侧合理划定沿街限时摆放区域。同时,组织发放并签订流动摊贩、经营商户告知书,为流动商户办理登记卡,一套环环相扣的组合拳,成功化解了噪音扰民、占道经营、随意摆摊等系列治理难题。截至目前,该镇已成功划定经营区域5处,签订告知书50余份,办理登记卡22个,为流动摊贩的有序经营打下坚实基础。
环境治理离不开文明习惯的养成。梓桐镇高度重视文明氛围营造,组建文明劝导队伍,穿梭大街小巷,现场及时制止并耐心劝导违规流动商贩及商户。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居民、沿街商户及流动商贩广泛发放降噪宣传单,详细宣讲噪声相关标准要求以及噪声污染带来的严重危害,促使商户和商贩深刻认识到文明经营的重要性,共同携手构筑宁静和谐的经营与生活氛围。目前,已累计劝导制止违规行为15次,发放宣传单120份,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