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大党委”激活 基层治理“幸福密码”

版次:03    作者:2024年12月31日

本报讯(记者 谭楚甲)近年来,通川区东城街道顺应城市社区治理新形势,聚焦提升社区党建、治理与服务能力,创新推行社区“大党委”区域化党建模式,整合多方资源,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路径。

针对城市社区资源分散、辖区单位协同不足等难题,东城街道以社区“大党委”为轴心,向内聚合社区力量,向外拓展社会资源,吸纳54家企事业单位、56家驻区单位携手共建,组建15个社区“大党委”。街道班子成员定点联系,配备72名专职委员,推选112名兼职委员,凝聚各方合力,搭建起“一核多元”的社区治理架构,让社区治理从“单兵作战”走向“协同共治”。

依托“网格化”管理,东城街道精细划分服务层级,构建“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志愿队”四级体系,成立28个网格党总支、82个小区党支部,将下沉党员、志愿者精准“投放”到基层一线。在这一模式下,人员下沉、服务靠前,各类问题在网格内得到及时发现与解决,真正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

为保障社区“大党委”运行实效,东城街道建立五项工作机制,明确“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规则,社区“大党委”常态化召开联席会议、议事会,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发力。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群众8000余人次,推动落实共建项目、解决实际问题98个,社区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