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8 作者:2024年12月27日
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强化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这些都集中凸显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抓手。从特殊定位上讲,市域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以城带乡的引擎作用和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市域治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具有特殊意义。从特殊作用上讲,市域是观察矛盾风险的晴雨表,是守住安全、稳定底线的主阵地,是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的大平台,一些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汇聚在市域,防范化解矛盾最坚实的力量支撑也在市域。从特殊优势上讲,市域有政策制定的自主空间,有解决问题的资源基础,有大胆尝试的回旋余地。以市域社会治理为切入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域在政策制定、力量支撑、风险处置等方面的特殊作用。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加快实现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现实需要。达州地处川渝陕接合部,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振兴的战略支点,与重庆开州、万州、梁平接壤。2020年6月达州市获批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名单后,目前正积极推进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有利于达州加快建设“战略支点”。
推进达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着重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坚定捍卫国家政治安全。要筑牢坚固防线。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反间谍安全防范条例》,全面深化国家安全基层人民防线建设。要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组织开展打击网络谣言和有害信息专项行动,加强高校服务管理,健全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校地协调联动机制。
坚持维护好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排查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问题、苗头事端,及时掌握预警性、内幕性、深层次情报信息。加强涉稳形势的预警研判,准确掌握新形势下社会矛盾产生演变规律特点。健全常态化排查预警机制。全面落实市域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组建风险评估专家库,严格按照评估范围、评估程序、评估要求扎实开展评估工作,实现应评尽评并抓实评估成果运用。坚持依法处置、舆论引导、社会面管控“三同步”原则,依法妥善处置重大突发事件。
坚持净化好社会治安环境。持续深化源头治理,彻底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聚焦“食药环”“黄赌毒”“盗抢骗”等重点问题,着眼矿业、建筑、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持续深化专项整治行动。坚持以防为主、打防结合,有效降低电信网络诈骗、非法集资等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发生,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财产损失。
坚持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完善公安武警武装巡逻等社会治安协调联动机制。依托全市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平台,科学编制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和应用规划,整合共享政府、社会、市场等各种信息资源,提高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覆盖密度和建设质量,提高社会治安防控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提高运用大数据辅助决策能力、精确打击能力和治安防控能力,实现对社会治安动态和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的精准预测、精细治理。深化基层行业平安创建,推动形成一批基层及行业平安创建的精品工程、亮点工程。
坚持多元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健全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责任体系,使矛盾纠纷化解责任更加清晰明确。探索在住建、人社、环保、交运等重点行业部门建立专业化调解组织,配备专家型人才担任调解员,推动矛盾在一线联调、问题在一线解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坚决防止有影响的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
坚持整合资源夯实市域治理基础。加快推进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战化运用。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创新“慧眼”工程建设,在各级综治中心实现与公安指挥中心联网运行、无缝衔接。持续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努力锻造巴山政法铁军,确保政法队伍以主力军的战斗姿态引领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鼓励和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培育一批规范化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健全网格管理服务机制,推动综治中心与网格化管理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一体化运行。
坚持围绕中心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为切入点,建立完善民营企业涉法涉诉维权问题协调机制和政法机关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机制,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合法权益。开展涉企问题专题调研,及时研究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规范工作规程,实行“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进公共服务事项凭身份证或社会保障卡“一证通办”,切实打通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孟国娟(作者系达川区委党校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