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万亿级资源”文章 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版次:08    作者:2024年12月27日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中具有重要牵引作用。达州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会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川渝万达开统筹发展核心腹地,资源禀赋优、工业基础强、经济体量大、发展潜力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盘中具有重要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策部署,达州必须自觉立足全国经济改革发展大局,抢抓国省战略布局机遇,立足自身资源条件禀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大盘多作贡献。

坚持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必须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快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作为主攻方向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亲自谋划部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2023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总体方案》;2022年11月29日,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明确支持达州加快建设万达开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集聚区;2024年1月23日,四川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意见》,均为达州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赋予了重要战略引领和支撑。

达州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北翼支点和川渝万达开地区核心城市,在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探索全国省际交界地区高质量发展以及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具备十分重要的优势。天然气方面,达州有全国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高含硫气田——宣汉普光气田,投产十余年来一直处于稳产增产状态。锂钾方面,达州宣汉县探明富锂钾卤水储量约21亿立方米,潜在经济价值超3万亿元以上。

近年来,达州紧紧围绕天然气、锂钾两大“万亿级资源”布局产业,系统谋划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在集聚优势企业、开展深度研发、带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全市天然气、锂钾产业“链上”企业超100户。新引进的11个百亿级项目中,有5个属于天然气、锂钾产业相关项目,为推动能源产业集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强劲支撑。

坚持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必须把强化开发利用和深化科技创新作为重点路径

深化开发利用机制改革。高规格编制天然气锂钾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布局产业发展路径、完善主导产业链条,全力争取将达州深部锂钾天然气找矿项目纳入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地区,推动宣汉钾盐项目纳入国家钾肥基地建设规划,联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强化锂钾天然气资源溶采、提取、深加工等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和集成创新应用,加快勘探开采、研发利用等步伐。构建“省级主导、市级主体、科研机构和企业主攻”的勘探开发新机制,省市联动推进海相锂钾资源和天然气勘探开发科技攻关,探索“龙头企业+多市场主体参与”开发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各自优势组建联合体,不断提升锂钾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质效,夯实资源就地利用基础。

深化利益联结机制改革。坚持天然气开发服务国家能源战略与促进地方发展相结合,构筑企业有效益、群众得利益、地方有收益、环境有改善的共建、共享、共赢的天然气锂钾开发新局面。建立全产业链的企地合资合作机制,全面促进天然气资源科学开发,实现资源给地方税收最大化,开创企地共同开发、互利共赢的新局面。明确税收分配缴纳方式,促进资源地经济发展,对留存气量给予适当价格优惠,统筹安排使用。

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全力推动中科院或者其他科研机构在达州建立锂钾战略资源国家实验室,加大对深藏卤水、杂卤石勘探开发和利用的核心技术研发,帮助攻克锂钾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难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天然气高精端产业龙头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充分结合资源条件和发展实际,重点发展天然气精深加工产业链。建立“产研用”一体化体系,打造高水平天然气研究实验平台,进一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加大资源和产业整合力度,推动天然气、锂钾综合利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持续壮大绿色化工产业集群,实施天然气“二次创业”行动,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

坚持以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必须把加强要素保障和推进载体建设作为关键支撑

深化人才制度改革。建立全市科技人才需求目录,收集掌握天然气锂钾产业紧缺人才需求,及时搜索跟踪引进优秀科技人才,促进科技人才供需高效对接。大力建设战略人才力量,引进优秀博士或学科领军人才,发展天然气绿色精细化工、钾盐矿溶采中试等学科方向的实验室。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创新带动作用,坚持“企业出题、高校院所破题”,支持兴办新型研发机构,共建研究院或实验室。创新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体系,推进“揭榜挂帅”改革,支持创办研究型企业,形成市场主体领衔科学研究、带动技术创新、驱动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体制机制。大力引进勘探开发、综合利用专业技术人才,开设院士工作站,落实各项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留住人才,确保人才支撑。

强化政策资金保障。争取国家、省上资金和政策支持,统筹项目开发用地指标,扩大项目投资,提升产能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研究制定用地预审、规划计划、临时用地等详细规定。研究制定支持LNG、双燃料车辆产业发展政策。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在防范风险基础上创新合作机制和投融资模式。积极做好市县两级财政资金预算,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政策跟着产业走,强化财政资金对重点项目的保障力度。推进金融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开发专项信贷产品,探索资产证券化路径,进一步拓宽资源勘探开发的融资渠道。

提升园区平台能级。高标准做好普光化工园区提档升级、扩区调位工作,围绕重点产业,制定园区产业延链补链实施方案,引导园区企业加强产品耦合和产能合作,积极融入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促进产业上下游分工协作、互利共赢。认真做好园区规划修编,不断完善园区铁路专线、供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服务能力。按照政策集成、要素集聚、企业集群要求,全力推进斌郎、麻柳化工园区认定及通用航空飞行许可证认定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要素配置,完善园区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功能,提升园区承载能力,高标准打造化工产业发展主阵地,为天然气锂钾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载体支撑。

□焦爱国(作者系达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宣传调研科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