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最美阳台”让居民幸福感“旧地升温”

版次:05    作者:2024年12月20日

通川区居民家阳台一角。

小小阳台,方寸之地,既能远眺风景,也能成为别人眼中的景观。隆冬时节,漫步通川街头巷尾,一个个红花绿叶、充满生机的阳台藏身居民楼宇,成为这个冬天别样的风景。

地处达州主城区的通川,老旧楼院林立,“筒子楼”“牵手楼”比比皆是,很多居民家的生活阳台杂物散乱、藏污纳垢,不仅影响城市环境,还存在安全隐患,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一大顽疾。

美化小阳台,创优大环境。近年来,通川区以社区党委引导、居民群众参与为主线,突出优化人居环境、促进邻里和睦、凝聚共治意识,通过党员带群众、党支部带楼门的“双带”形式,采取民主评选、主题沙龙、积分管理等方式,创新打造“最美阳台”,不断激发广大群众自治活力,打通楼院治理“最后一米”。

今年以来,通川先后在全区5个街道10个社区试点打造“最美阳台”,开办评选活动20场次,举行“最美阳台·共绘美卷”主题沙龙28场次,深入美化50余栋楼院、1200余户居民阳台,实现老旧楼院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华丽蝶变。

精准施策,共推“最美”示范

在主城核心区的小北街社区,90%以上的建筑属于老旧楼院,加上背街小巷较多,空中拥挤、凌乱、危险一度是社区治理的“老大难”。群众意见颇多,基层干部亦束手无策。区委社工部倾听群众呼声,组织专项调研小组对全区老旧楼院范围“把脉问诊”、细致摸排,最终研究制定打造“最美阳台”方案。

为确保工作有序有效,区委社工部在小北街社区先行试点,动员结对联创单位、辖区商家无偿捐赠绿植,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居民大会,明确“环境整洁美、绿化美化美、家庭特色美”的阳台三美标准,并邀请绿植养护能手、美学空间设计人才开展“什么是美丽阳台”“怎样打造美丽家园”专题培训,公布民主评选细则,广泛号召辖区居民参与“最美阳台”打造。

“最美阳台”打造,由社区党委牵头,按照“一季度一评选、一示范一宣传”的原则,围绕“前后对比、养护保持、创新打造”等方面,侧重出行安全、绿色生态、空间利用,采取居民报名、现场参观、自愿投票、宣传示范等方式,引导社区居民自己晒、自己选、自己评,推动基层自治“活起来”。

“这几年老旧小区改造,低楼层阳台改造得很好,但是中高楼层依旧混乱,我们每天都提心吊胆,区里打造‘最美阳台’,各家各户的阳台美观了,走在路上也不怕了。”通川区小北街社区居民张丽感慨地说。

主题沙龙,共话“最美”情缘

岁月悠悠情谊长,邻里和谐暖如阳。

区委社工部不仅指导开展“最美阳台”评选,同时引导试点社区在评选活动结束后半月内,适时开展“最美阳台·共绘美卷”主题沙龙。

在主题沙龙开展前,社区党委会提前收集群众除阳台治理以外的其他兴趣问题,灵活邀请相关部门骨干、专家教授、人才精英为大家答疑解惑,并向大家推介“民间中的高手”,共同探讨、共同研究、共同实施,形成了“1+N”的主题设置、“N×N”的规模效应,有效搭建起“党群之间、干群之间、邻里之间”的“连心桥”。

区委社工部相关负责人坦言,引导开展主题沙龙,一方面巩固“最美阳台”成效,避免昙花一现、蜻蜓点水,另一方面促进邻里交流、增强邻里情感,营造守望相助、和谐美满的邻里氛围,不断提升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积分管理,共建“最美”家园

“你有‘治理积分’优惠券,今天的消费可以打八折。”“太好了,以后我要多多参加社区的治理活动!”这样的对话不时在通川大小商家上演。

地处达州主城,通川商业业态丰富,购物中心、步行街、小吃街纷繁多样。为利用好这一类社会资源,区委社工部指导试点社区动员辖区商家店铺发放“治理积分”优惠券,同步将打造“最美阳台”纳入积分管理,并拉高积分比重,第一次被评为社区“最美阳台”的居民可获得指定范围商店8折优惠券,后期也可以根据参与其他社区治理工作积分情况兑换优惠券。

这一做法,不仅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也激发了居民消费活力,实现了“消费带动治理、治理促进消费”的“双向奔赴”。

据统计,打造“最美阳台”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已有100多家商铺参与社区治理积分兑换活动,5000余位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活动,同比增长60%。共建共治共享,已成为通川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常态。

□记者 罗丹 谭楚甲 通讯员 黄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