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 作者:2024年12月16日
“未来我们使用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样子?”“是没有方向盘的胶囊汽车,还是可以低空飞行的无人驾驶航空器?”“这些愿景何时能够照进现实?”……这几天,放置在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城市数字大楼外的一台“大号无人机”,引起人们的关注与畅想。
科技发展,离不开人才,离不开创新。城市数字大楼里,以“筑牢先进计算基石 繁荣人工智能生态”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先进计算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让我们离未来更近了一步。
屋外寒意浓浓,室内温度陡升,参赛选手洪亮清晰的答辩声与审评专家的质询声此起彼伏。披荆斩棘、过关斩将闯进总决赛的选手们,围绕背景分析、功能实现、创新亮点等,自信展示项目。评审专家则从技术创新性、前瞻性和呈现方式、细节等方面犀利提问,确保公平公正。
“我们的参赛项目以基础信息化、先进Al计算技术、数字孪生技术构筑新一代新质生产力平台,这一转型以用户为中心,从制造到智能全面革新。”走出答辩室,山西吉利数字化团队负责人李昱岐信心满满。
本次大赛自5月正式启动以来,吸引了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行业领军企业3200余支队伍报名参赛。经激烈角逐,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移动、腾讯、联想、吉利等知名高等院校、行业企业的120支参赛团队脱颖而出,成功晋级总决赛。
“大赛超过三分之一的参赛团队来自双一流高校,近三分之一的参赛团队来自知名企业,真正实现了产学融合!”大赛主办方之一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负责人兴奋地说,参赛团队多项技术成果已达到实现转化应用水平,通过大赛将有力推动人工智能、前沿计算技术验证与突破,让先进计算产品落地应用,促进先进计算技术创新和生态建设。
大赛致力于构建先进计算技术创新和产业交流赋能平台,围绕智能计算、前沿计算、场景应用创新等方面设置专题赛道,汇聚国内先进计算产、学、研、用全环节优质资源,选拔专业人才,集聚优秀成果,拓展应用场景,助力新型工业化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参赛团队负责人祁彦龙说,参加大赛,让他对整个先进计算有了一个更加体系化的认识。大赛期间,跟其他团队的沟通,更让他们对国内先进前沿技术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受益颇多,收获满满”。
经过现场决赛比拼,大赛共评选出一等奖12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36项。其中,“基于自研仿真软件的复杂装备数智工厂创新规划系统解决方案”“5G+AI创新应用—实现工厂产值高效提升”“基于人工智能的车路云一体化—路侧全息感知平台”等获一等奖。主办方将对获奖团队推荐就业和扶植创业奖励,并建立优秀产品推荐目录,向政府部门和社会推介。
总决赛期间,先后召开了先进计算产业发展联盟全体会议、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现场交流会,举行了总决赛颁奖仪式暨先进计算产业发展大会,发布了《2024先进计算赋能新质生产力优秀案例》《中国算力发展指数蓝皮书(2024年)》等。
这几天,还同步举办了先进计算技术产品展,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人形机器人等一系列基于AI技术运用的创新科技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亮眼的不止如此。
全国先进计算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已连续两届在达州举办。凭借对数字经济产业的高度重视、持续投入,达州正加快打造西部内陆“数字特区” 样板。目前,达州数字经济产业园已落地项目11个,中科曙光、阿里云等企业入驻园区办公,预计年产值将达4000万元以上。
赛事搭台、发展唱戏。在大赛总决赛颁奖仪式上,大竹县、开江县、达州高新区合计签下8个项目,涉及AI大数据处理、智能汽车整装线束生产、智能终端生产、数字农业等领域。
创新赋能,“数”领未来。
第二届全国先进计算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虽已落幕,但达州借力发展、创新创造的征程才刚刚开始。□记者 谭楚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