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4 作者:2024年12月06日
绿茵场上“热情似火”。
快乐足球。
盘带、传球、射门……球进了!
初冬时节,达州校园内的绿茵场上“热情似火”。赛场上,足球小将们逆风逐球,即使摔倒也不言弃;观众席中,啦啦队一边挥舞自制的加油主题板,一边放声呐喊为球员助威……校园里,学生们谈论足球、参与足球训练、逐梦足球比赛,红扑扑的脸颊和银铃般的笑声成为冬日校园最美的点缀。
2009年,达州成为四川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布点城市;2021年,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近年来,达州更是坚持把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作为推进素质教育、引领学校体育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和重要举措,在特色学校建设、赛事体系统筹、人才培养输送、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如今,达州青少年校园足球走出特色发展之路,并以独特的足球文化,为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成长体验。
小场地有大作为
11月8日,四川省第五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选拔赛暨2024年达州市“奔跑校园”中小学生校园足球比赛圆满结束,达川区逸夫小学战绩辉煌,斩获3个冠军、1个亚军、1个季军。其中,女子乙组队伍更是表现优异,连续六年包揽该组冠军。近日,记者走进该校,探访该校校园足球发展势头良好的秘诀。
达川区逸夫小学位于达州老城区,占地面积不过18亩,却拥有达州中小学中规模最大的足球队伍,常年建有16支足球梯队,有队员300余人。
弹丸之地,如何在“螺蛳壳”里翻出运动新花样?达川区逸夫小学依托多方合作,多重利用空间,打好“时间差”。“我们与达州运动公园、达州中学、达川中学等签订合作协议,在周末利用他们的标准运动场进行训练。”达川区逸夫小学校长侯多兵介绍,春节后,学校准备投入300万元资金,将现有的五人制足球场升级为八人制足球场,届时将有效缓解训练场地不足问题。横向突破空间,纵向跨越时间。学校调整课程作息时间表,按年级分批次分时段训练,让队员们每天上午、下午都有机会参加培训。
近年来,达州通过争取扶持资金、列支体彩公益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等方式加快推进校园足球基础建设,在规模大的学校建设11人制场地29个、8人制场地118个,在规模较小的学校因地制宜建设5人制、7人制、楼顶笼式足球场51个,全市有超过半数的中小学建有足球场。
小特色促进大发展
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8强赛C组第五轮,中国男足在客场挑战巴林队,最终中国队1比0战胜巴林队,成功攻克“关键客场”。比赛中,中国队队员徐皓阳克服疼痛和不适,凭借顽强的意志力,最终助力国家队战胜巴林队。
徐皓阳是通川区八小的学生。近几年,他时常回到母校,或是教授学生们踢球技巧,或是与同学们分享他与足球结缘的经历。这让一批批小球员们备受鼓舞,纷纷立志:“我也要刻苦训练,争取达到徐皓阳哥哥的水平。”
好土壤培育好苗子。作为首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通川八小培养了以徐皓阳为代表的一大批足球运动员,这得益于该校的“以球润德、以球健体、以球启智、以球育美”的育人理念,更得益于学校坚持的在“教、练、赛”中体验足球快乐、在足球节中感受足球快乐、在夏令营中享受足球快乐、在学科融合中品味足球快乐、在教育集团足球活动中共享足球快乐的全方位育人体系。
在四川省尹志娟名师鼎兴工作室领衔人尹志娟老师看来,足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项目,更是一种多元化的育人途径。“以足球运动为契机,让学生有终身锻炼的意识、保持体育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强化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使之具备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小小足球,聚力校园小操场,蓄势人生大舞台。达州始终坚持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持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练、赛”水平提升,在逐步建立健全“市—县—校”“高中—初中—小学”三层三级普及性与选拔性结合的赛事活动机制基础上,积极协调举办“万达开云”中学生“奔跑校园—迎新杯”足球联赛等跨区域体育工作交流活动,承办四川省“贡嘎杯”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有效推动校园足球赛事活动普及率和竞赛水平的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有四川省校园足球专家委员会委员2人,足球专兼职教师506人(专职243人、兼职263人),足球裁判员49人(国家级足球裁判员2人、一级足球裁判员9人、二级足球裁判员38人),教练员105人(B级教练员1人、C级教练员2人、D级教练员77人、E级教练员25人),校园足球指导员242人,累计聘请外籍足球教练4名。43名学生运动员入选四川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最佳阵容,8名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最佳阵容,2名入选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国家队,全市多名优秀运动员入选各年龄段“国字号”球队,更有一批优秀足球运动员被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
小品格铸就大梦想
纵览两届达州市“奔跑校园”中小学生校园足球比赛,众多明星队伍中,宣汉县南坝镇第三中心小学足球队特别引人注目。
宣汉县南坝镇有多所足球强校,为何南坝镇第三中心小学这所农村学校却能强势突围,代表宣汉县参加市级比赛,并连续两年进入前三甲?该校体育教师、足球队教练李兵坦言,他们没有专业的球鞋、训练器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能够胜出,靠的是艰苦的训练和不服输、不放弃、敢拼搏的体育精神。
2021年,为打造学校特色,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李兵组建了该校建校以来第一支足球队。
“那时,我们还没修建塑胶草坪,训练场是一片沥青地。”李兵说,孩子们很热爱足球,没有标志杆,他们就用书包做标记;没有挡板,就自己动手,做几块简易挡板,供学生们训练……孩子们在足球学练中,学会拼搏向上的精神,文化学习也更加积极。“以前可能是成绩差才会去踢球,但在我们学校,表现优秀的孩子也同样热爱踢球,足球队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比比皆是。”
足球队的优异表现,也改变了一些家长的认识。“以前觉得训练耽误孩子学习,但后来发现孩子不仅学习没落下,身体素质还变好了,意志也更坚韧了。”学生家长张善云说。
“我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足球,和大家一起奔跑很快乐。二年级加入学校足球队,在教练和队友们的帮助和鼓励下一起成长、进步,这些经历太美好了!”二年级学生汪姝亦说,她希望能像师兄们一样,走出宣汉县,走向更大的舞台。
据了解,达州已成功创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1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1个、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46所、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23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幼儿园示范园2所,这些学校(幼儿园)在保证每周一节足球课的基础上,更把育人融入日常活动中,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图 记者 文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