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抓牢“回升势头” 力促工业“扭负转增”

版次:03    作者:2024年12月05日

今年以来,达州高新区以“工业扛大旗、制造业挑大梁”为工作导向,以加大“3+3+N”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建设为目标,进一步培育工业经济新增量、扩大产业基本盘,全力保障工业“扭负转增”。

订单火热

企业积极扩大产能

经济工作,企业是主体。12月3日,走进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导光板生产车间,多台大型机器正在加紧生产,为一期高清超薄LED自动化生产线提供配套材料。一期LED背光板生产车间内,一片片高清超薄LED背光板经过切割、清洗、贴片、封装等一系列工序后,“走”出了生产线。

“二期车间投产后,整体生产效率提升了35%以上,现阶段顾客的订单需求能够全部满足。”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黄博说。

去年以来,四川兆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扩建二期生产车间,进一步扩大了整体产能,目前该企业18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行,为实现全年产值6亿元的目标任务发起最后冲刺。

同样生产火热的还有四川衡耀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走进该公司的复合材料自行车车架生产车间,一排排设备正高速运转。今年以来,随着其市场占有率的提升,该企业的订单数量持续增长,扩大产能很快被提上了日程。

“为了提升订单赶制能力,我们新购入了一批数控加工设备,不仅产能大幅提升,产品的良品率也相应提高,在市场上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四川衡耀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模具车间负责人袁锡鹏说。

目前,该企业的产能与订单要求基本匹配,月产自行车车架4000余台,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近2倍。

今年以来,达州高新区内企业纷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在生产规模上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还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达州高新区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92.5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8%,位居全市第2位。

深化改革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连日来,瓮福达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进入紧张的“赶工”模式。在磷酸盐生产车间里,一条条智能化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整个生产流程井然有序,一派忙碌景象。

全流程远程沟通,解决问题效率提升50%。全自动投放原料,每年节约成本1000万元以上……这些是该公司引进APC生产控制、MES生产管理、DCS集散控制等自动化生产系统后发生的改变。

作为全区龙头企业,2023年以来,瓮福达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投入1200万元对磷复肥装置、磷酸装置、磷酸盐装置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改造。目前,生产效率累计提升20%以上,自动化率累计提升30%以上。

“在我们引入自动化生产系统后,生产效率相比往年有了明显提升,今年我们的目标产值定为40亿元。目前我们正全力冲刺全年生产目标。”瓮福达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工艺技术主管胡灵说。

类似情况的还有达州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达州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中央控制室,智能监控大屏显示着全厂2800余个远程监控传感器传来的数据。技术人员只需通过屏幕,就能对生产流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调整。

去年以来,达州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始对公司生产线进行自动化和信息化升级,实现了从原料入库、生产加工到成品出厂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生产效率提高了近25%,能耗降低15%,年产生效益5000余万元。

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是实现工业“扭负转增”的重要途径。今年以来,达州高新区将提升企业生产效率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举措,以数字化转型为导向,全力打造各领域数字化转型“领头雁”。

截至目前,辖区已有40余家企业完成或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

助企纾困

解决企业资金需求

11月20日,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赋能达州高新区企业专题活动举行。活动中,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浙商银行成都分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与辖区企业进行了积极交流,为未来的合作打下基础。

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最大的难题之一。今年以来,为解决辖区企业在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达州高新区科技与产业发展局从融资渠道入手,以银企对接会、银行政策宣讲会等多种形式,让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加强沟通,打破融资信息壁垒。

为了确保企业真正享受到优惠的金融服务,该部门还与本地银行展开合作,推出了“园保贷”“科创贷”等一系列政企合作融资产品,有效解决了辖区企业融资慢、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据统计,2024年以来,达州高新区科技与产业发展局已先后帮助金恒液压、兆纪光电、洪达实业等10余家企业累计申请贷款4000余万元,已经发放2500余万元。

除了在融资渠道方面为企业倾力服务,达州高新区还从各种渠道出发,全力为企业减税降费。

为了最大程度减轻企业负担,达州高新区第二税务分局扩大全额退还增值税留抵税额政策行业范围,将符合全额退还增量留抵税、一次性全额退还存量留抵税政策范围的企业纳入减税降费名单,以“应减尽减”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

除此以外,该部门还按照最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从“六税两费”减免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不同体量的企业均能享受到政策红利。□记者 王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