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2 作者:2024年11月09日
宣汉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是全市工业发展的主阵地与主战场,如何贯彻落实好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日前,记者专访了宣汉县委书记杨勇。
杨勇表示,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紧扣服务国省重大战略实施和达州现代化建设实践,专题研究我市以工业振兴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等相关重大问题并作出系统部署,体现了市委顺应时代大势、抢抓历史机遇、谋取改革主动的深远战略考量,必将为“重振巴渠雄风、重塑大市荣光”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宣汉将把学习贯彻市委五届九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在领会宣传、贯彻落实、推动发展上走在前、当先锋,准确把握市委关于以工业振兴为主攻方向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考量,坚定扛牢县域经济、工业经济“排头兵”的大旗,围绕“百强晋位、冲刺千亿”奋斗目标,一马当先、加快发展,持续巩固良好发展态势,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州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杨勇表示,宣汉将以改革为引领,化挑战为机遇、变不足为优势、转压力为动力,在“五个关键领域”深度聚焦、攻坚发力,不断为达州“重振重塑”贡献更大力量。
聚焦产业发展链式集群,构建产业生态体系。依托丰富的资源与产业优势,打造以天然气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钾盐钾肥、新型储能、精细硫化工三大潜力产业为核心的“2+3”产业集群。围绕正达凯、江西赣锋、广东美联、正原微玻纤等百亿级龙头企业,加快推进投资80亿元的江西科想高纯锂盐项目和投资40亿元的内蒙古王远实业有机水溶肥项目等一大批关键项目落地建设,并积极探索氢能、抽水蓄能等新兴领域。着力链式配套建设,通过构建功能园区、实验平台及创新企业培育链条,特别是围绕普光经开区“一园五区”的发展布局,强化培育创建国省级重点实验室,着力构建孕育新质生产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聚焦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增强认同感获得感。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要素、政策支持,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大力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结对帮扶活动,持续举办县委书记与民营企业“面对面”座谈会,畅通政企交流渠道,第一时间回应解决企业难题。进一步简化服务流程,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提升办事效率,在更多领域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让企业“只跑一次”甚至“一次不跑”。改进涉企执法检查,营造“无事不扰、首违不罚,有求必应、言出必行”的营商环境,让企业和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认同感、获得感。
聚焦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配合“两高铁”(西达渝、成达万)建设,加速“两高速”(城宣大邻、通平宣开)前期工作,全面拉通县城“两环线”,规划布局“两园、三馆”(明月新城滨湖公园、张家坝滨江公园,西区体育馆、文化馆、图书馆),力争2026年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至25平方公里。推动南坝新城建设和普光产城融合,打造县域副中心,创建全国“千强镇”,不断增强副中心辐射带动能力。优化“文旅渡口、高铁土黄、康养毛坝、农旅君塘、山水峰城”五个特色乡镇组团发展模式,强化惠农富农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持续动力。
聚焦民生福祉可感可及,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深化教育、医疗、社会服务改革,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名校、企业“联合办学”的新模式,持续拓展订单培训模式,依托“山海工匠学院”等平台,培养园区所需技能型人才,奋力建设全省教育强县。逐步推行信用就医、一次挂号管三天等便民政策,聚力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速县医院明月新城总部建设,形成“四院九中心”医疗布局,积极争创国家卫生县。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巩固并拓展“留守儿童周末假日寄宿学校”和“银发食堂”等成效,不断完善“社区通办”政务服务机制,增加办理事项、拓宽办理条件,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就近办理、高频事项县域通办。
聚焦队伍建设提能增干,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年轻干部红色薪火工程,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并通过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搭建交流平台、挂职互派交流等方式,确保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并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鼓励干部人才在改革创新中勇于探索,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鲜明用人导向,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和结果运用机制,探索单位承诺、提能践诺、考评赛诺等考评机制,以激发全县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杨勇最后表示,全县上下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从“市委有要求、宣汉有行动”的角度进行宣传贯彻,把全会精神全面准确融入各项工作。坚持“干字当头、实干为先”,全力做好四季度稳增长、促发展、惠民生等工作,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不断将改革成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质效,努力为全市大局作出更大宣汉贡献。
□见习记者 孙伟 特约记者 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