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5 作者:2024年11月08日
近日,伴随着观众满满的期待和热烈的掌声,由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通川区张爱萍故居管理所携手打造的大型红色思政舞台剧《梦怀青萍》成功首演,在我市和全省教育系统引发热烈反响,精彩的故事情节、演员们的动人演绎收获好评无数。记者联系到《梦怀青萍》的策划者、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负责人邓磊,揭秘首演背后的故事。
把故事讲“活”,让观众心“动”
10月17日晚,达州下起蒙蒙细雨,然而在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操场,一个简单搭建的钢架结构舞台上,33名演员正轮番上台,为台下千余观众演绎张爱萍将军波澜壮阔的一生。
演出结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罗茜仍沉浸在感动中:“这些娃娃虽然年轻,但是演得很投入,他们以精湛的演技还原了张爱萍将军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质,让我看得热泪盈眶。”
第一次站上舞台,将这段红色历史展现给台下的师生们,剧中“张爱萍”的饰演者,该校大二学生杨家宝感受到了一种传承。“这是一次信仰的传递,在表演的同时,我和台下的师生们一起,再次被张爱萍将军的革命情怀激荡灵魂。”他说。
网络上,《梦怀青萍》也是热度不减。未经报道宣传,首演直播获网友喜爱上千次,转发量达上万次,点赞量位居全国高校实时点赞榜第12位(官方统计的红心数,实际点赞量位居全国第一)。“这大大超出了预期。”舞台剧策划者、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邓磊说。
作为《梦怀青萍》的策划者,邓磊经历了从剧本修改到反复排演的全过程。“我们的学生都是业余演员,出于对舞台剧的热爱、对人物的深度挖掘,能演到这样投入的程度,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如何才能讲活讲好张爱萍将军的故事,为观众呈现一个有温度、有血性的将军形象?邓磊团队思考了很久。2023年年底,一支由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文理学院等单位专家教授20余人构成的创作团队成立。经过6个月的潜心创作,最终确立了以张爱萍参加革命斗争和国防建设事业的伟大事迹为主线,初步形成了《追寻理想》《岐黄护佑》《舍家卫国》《横空出世》四幕戏。但剧本出来后,邓磊始终觉得剧本戏剧冲突较弱、感人情节较少,又新增了《艰苦斗争》《努力探索》两幕戏,“《梦怀青萍》是团队的原创作品,总字数超过两万字,即便后来开始排演,剧本也一直在改。”
密集培训四月,只为呈现主角不凡一生
首演结束后,邓磊组织33名参演学生座谈聚餐,终于说出藏了很久的心里话:“刚开始我只是认为你们是一群很调皮的学生,各有各的诉求和想法,但没想到带给我们这么大的惊喜。”
观众看得投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台上演员的精彩演绎,这是4个月高强度训练的成果。4个月前,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在全校组织了一次海选,从300名学生中优中选优,最终确定33名演员。
排演前,邓磊带着学生们多次到神剑园实地参观。在解说员的讲解下,学生们穿过一间间展厅,顺着张爱萍的成长足迹一步步走过,逐渐理解了张爱萍的选择与坚持。
但对于这群医学生来说,最困难的莫过于活灵活现的表演。排演是从暑假开始的,炎热的天气让人也变得焦躁许多。由于绝大部分学生没有表演经验,导演蒋新贵只好手把手地教学。从台词到动作,陌生的领域让这群医学生感觉“碰壁”,有时导演一个动作已经教了十多遍,但学生还是做不好,大家心里都很焦灼。
“大部分学生的台词其实只有几句话,尽管一周排演4天,但大部分时间都在等待。再加上学校对舞台剧的要求非常高,学生不耐烦的情况时有发生,抱怨声此起彼伏,很多学生都想中途放弃。”邓磊说,他只好带领老师们一遍一遍地做思想工作。
幸运的是,随着剧本日臻成熟,学生们也渐入佳境,开始享受表演。特别是舞台搭建好后,浓厚的氛围感扑面而来,学生们的表演更加投入了。
“经过4个月的磨炼,学生们的心智更成熟了,道德品质、综合素养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邓磊说,从盛夏到深秋,从教室到舞台,一遍遍地排演,演员们逐渐感觉自己变成了剧中人,并理解了何为信仰的力量。特别是演出广受好评后,学生们均以参演这出舞台剧为荣。
守正创新,让思政课程入脑入心
思政课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是灵魂的碰撞。在邓磊看来,思政课本是有大格局、大视野的课,但现实中却局限于理论和课堂。如何让思政课真正走入学生内心?该校一直在探索。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了该校全部的思想意识类课程。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后,邓磊十分重视思政课教学质量,尤其是实践教学。他将思政课平时成绩占比由30%提升至50%,其中实践教学是重要考核内容;依托学校十大思政实践教学育人基地,引领学生到科技馆、博物馆、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等地实地参观,在“行走的思政课堂”中练本领、修品行、立志向。
“去年我们举办了‘杏林思政杯’红色文化创意大赛等活动,学生通过扮演历史人物,上演革命战争史中的某一段历史,感悟革命精神。这种5至8分钟的微型舞台剧很受学生欢迎,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非常高,甚至自费购买服装道具,表演效果也很好。”邓磊说,他随即想到既然是思政舞台剧,不如真正用一堂课的时间来呈现,这也是《梦怀青萍》灵感的由来。
此外,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以“1234”大思政工作体系为指引,依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开展“青马大家讲”活动,每学期至少举办1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沙龙,强化大学生自主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设立“杏林思政”大讲堂,每学年邀请改革先锋、时代楷模等先进人物到学院举办一次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学院党政主要领导带头讲思政课,每学年至少为大学生作两次形势政策报告,学院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至少作一次形势政策报告;实施“互联网思政+”计划,重点建立思政教研室与其他教研室“手拉手”结对集体备课制度,支持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合作教学教研,开展经常性的典型经验交流、现场教学观摩、教师教学培训等活动,每学年举办一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活动,不断丰富校本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资源。
邓磊说,尽管已成功首演,但他仍觉得剧本不够完美,很多细节没能呈现。接下来,除继续打磨剧本外,学校还将为舞台剧《梦怀青萍》培养“继承人”。“希望能在学校里打造一部能够传承、能够启迪学生灵魂的原创校园剧,也能够更好地以文化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邓磊透露,接下来,《梦怀青萍》还将走进达州大中小学校,迈步万达开,登上川渝大舞台,让思政课走进更多学生心里。 □记者 文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