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到村任职选调生 助力乡村振兴

版次:03    作者:2024年10月16日

本报讯(见习记者 刘欢 通讯员 付少宝)“李助理到村上任职以后,积极出谋划策,出点子、想方法,为我们村的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在达川区石桥镇大林沟村,一说起从区财政局派到村里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的选调生李木,干部群众都赞不绝口。

大林沟村过去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虽然早已脱贫“摘帽”,但是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薄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十分艰巨。达川区委组织部在加大帮扶力度的同时,将从西南财经大学毕业的选调生李木派到了村里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助理。李木一来到村里就一头扎进田间地头,深入村民家中倾听呼声,了解村民需求。他看到村里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就和村里的干部一起商量结合实际动员村民发展产业。

2组村民李跃明一直想养牛,但既缺资金又缺技术。李木和村里商量,一边帮他申请上级的扶持项目解决资金问题,一边同区里畜牧专家取得了联系,获得了技术支持。有了资金和技术,李跃明放手建起了肉牛养殖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养殖规模扩大到36头,成了周围小有名气的养牛大户。

“用好一个选调生,就能带活一个村。”达川区财政局机关党委书记郝成杰介绍说,他们结合联系帮扶村的实际,根据选调生的专业背景和个人情况精准对接,将选调生安排到合适的村任职,不仅让选调生得到了锻炼,还助推了村里的发展,一举两得。

据了解,为了帮助到村任职的选调生更快适应环境、更好投身乡村振兴,达川区财政局专门为其制定了个性化工作任务书,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时间节点,针对性组织开展了任职培训,内容包括乡村振兴政策解读、财政惠农资金政策解读、农村工作方法、群众工作技巧等,并邀“过来人”分享经验,从而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了村民们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