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2 作者:2024年09月28日
(上接第一版)在师傅的带领下,王代礼勤学苦练,在手经历了多次大大小小的受伤后,他练出了真本领,也成了车间里的技术高手。他说:“我最大的收获是学到了工匠精神,我的性格因此变得更沉稳、更专注。我时刻要求自己,从我手里出去的零件、产品都必须是合格品、优良品。”
好文章都是打磨出来的
1985年,王代礼升任车间生产组长。
休息时间,王代礼很喜欢阅读、写作以及收听收看新闻。在他看来,厂里的生活相对封闭单调,阅读能解闷,去感受另一片广阔天地;写文章能抒情言志,也是对紧张工作的调剂;获取新闻资讯则是为了了解社会正在发生什么。
后来,得知厂广播电视、《四川航天报》可以投稿,王代礼便决定试试看。
王代礼坦言,最初写新闻稿都是模仿平时看到、听到的新闻写,但对能不能发表心里没什么把握,写的也都是一些“豆腐块”消息。
通过参加相关的活动,王代礼逐渐认识了厂里的一些文学青年,“我喜欢跟他们一起打堆、交流,大家一起看书,一起写作,一起进步。”
在大家的鼓励下,王代礼开始试着写人物通讯和短评文章。他尝试着再去投稿,发现中稿率很高,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和信心。他的稿件也越来越频繁出现在厂广播电视、行业的报纸上。
1990年,厂党委宣传部急需有宣传专长的人才,厂里公认“新闻写得好”的王代礼被选中调任宣传部工作。
在宣传部,他主要负责对内广播电视宣传报道和对外宣传报道。在任宣传干事时,他每年为厂广播电视收集、审送、采写几千篇稿件,有力确保广播电视新闻栏目平稳运行。同时,也在《中国航天报》《四川航天报》发表近百篇采写稿件,多次获评优秀通讯员奖及征文奖。
王代礼采写了很多令他难忘的稿件,有厂里的大学生,有劳模,有老领导……三线人是那么质朴、坚毅、团结,坚守在这片土地上,把美好时光和青春年华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航天事业。在三线人的认知里,祖国需要,就是无悔的选择。“我也很庆幸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去讲述‘三线’故事,去记录那段风云岁月。”王代礼说。
做思想工作要不急不躁
1993年,王代礼升任工厂党委宣传部副部长。1994年,他再度迎来岗位调整,任车间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后又任厂事业部党总支书记、副部长、高级政工师。
党支部书记肩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抓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凝聚职工力量,专心完成生产任务。在王代礼看来,这项工作和宣传工作有共通之处,很多时候,需要耐心倾听,用情感人。
有些外地年轻人刚来厂里时,不能很好适应生活环境,觉得山里封闭枯燥,就动了辞职的念头。“年轻人找到我时,我能够同情和理解他们的想法,也理解他们的不易。所以我既不会批评,也不会劝告他们,而是像朋友一样倾听他们的焦虑和烦恼,再想办法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实际上,这些年轻人选择来‘三线’,说明心里还是很有理想和抱负的,遇到困难想放弃,这也是人之常情。”王代礼说。
也有年轻人找到王代礼,说山里封闭不好“耍朋友”,想辞职。王代礼也是采取相同的办法,一边倾听宽慰,一边多组织开展交友活动,帮助年轻人扩大朋友圈,增加恋爱机会。
有时,厂里两口子吵架、职工吵架也都找他评理。王代礼的解决办法还是倾听,先把双方分开,再听双方讲原因。很多时候,就是争执几句,也没什么大的矛盾,说一说,讲一讲,就过去了。
王代礼还曾遇到过职工私自拿单位机油送人的事,“我知道后很生气,也很失望。但我没有在气头上去找他,也没有公开批评他,而是等情绪平复了才私下找他聊。我还是先听他讲了这样做的理由,再就事论事地跟他讲道理,让他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面,我也给了他处罚,他是心服口服的。”王代礼说。
除了排忧解难、肃清风气,更多时候,王代礼为职工们鼓劲加油,提振士气,让职工们放下包袱,全心全意拼生产。工作任务繁重时,他提出要充分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思想工作做实做细。他经常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动员会、交流会、劳动竞赛等活动调动职工积极性。每年春节,他都会去看望坚守岗位没有回家的职工,给大家拜年,让职工们心里都感到暖洋洋的。
“把大家的心思和干劲始终拧在圆满、优质完成各项生产、工作任务这股绳上,就是我最重要的工作。”王代礼表示。□记者 李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