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金融“助推器” 跑出发展“加速度”

——大竹农商银行持续创新“三农”金融服务

版次:04    作者:2024年09月07日

大竹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前往农产品基地现场调研。

近年来,大竹农商银行将服务乡村振兴作为第一定位,紧扣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重塑大县荣光贡献力量。

紧跟国家战略

提供乡村振兴实质性支撑

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为乡村全面振兴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

大竹农商银行依托国家政策,先后下发相关文件,组织外拓团队在春耕备耕、秋收秋种等关键节点进园区、进乡村开展专项服务。同时以“蜀信e贷”“智能小额农贷”等金融产品为依托,结合农产品种植养殖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授信方案,全方位、多渠道满足各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实质性的支撑。

截至7月末,该行贷款超138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达91.15亿元,农户贷款余额65.15亿元,乡村产业贷款余额14.45亿元。

巩固“川猪”品牌

金融“饲料”养活生猪

生猪养殖一直是大竹县农户增收的一项重要方式,县域内大型生猪养殖场就有10余家,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期召开的达州市生物活体抵押贷款银企对接座谈会上,大竹农商银行与达州市辖内种植养殖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度交流,并对有金融需求的企业开展对接。

位于大竹县的达州川牧生猪养殖有限公司颇具规模,目前已建成的养殖场所占地300余亩,存栏量2500余头。由于8至9月母猪会大量产仔,预计今年下半年会生产小猪仔3万余头,急需筹备大量饲料,企业资金周转紧张。

大竹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得知这一情况后,随即对该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及偿债能力开展调研,掌握融资需求。然后以2500头生猪作为抵押物,成功发放生物活体抵押贷款50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

据了解,这笔生猪活体抵押贷款的成功发放,不仅让企业发挥了“有效资产”作用,也是大竹农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实践探索,为畜禽养殖行业融资难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有效提升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服务质效。

擦亮地方名片

揭开特色农业新气象

“稻麻茶竹椿虾”是大竹县擦亮农业金招牌的六张名片,让“特”有品,让“产”有链,是推动特色产业形成突破性、示范性、标志性品牌效应的关键。

大竹农商银行坚持大竹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业强县、农业出彩、三产聚能、民生提质”思路,聚焦县域名片产业,擦亮“川字号”土特产品牌。截至7月末,该行已支持“稻麻茶竹椿虾”产业融资100余笔、贷款2.6847亿元。

一杯白茶,是人们闲暇时光熬制的风雅,杯中的茶叶更是牵动大竹县经济发展的“金叶子”。位于大竹县四合镇东风村的大竹峰顶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3年,目前已承包山地2000余亩,种上了700余万株白茶苗。8月初,大竹农商银行在走访调研中发现,该合作社茶园覆盖周边三座山头,种植颇具规模,但茶厂却迟迟未建。工作人员当即与茶园经营者取得联系,详细了解种植条件、采摘劳动力、市场需求等方面情况。经综合调查后,该行安排专人对接并与合作社达成200万元的授信意向,目前这笔信贷资金正在办理之中。

7月以来,在大竹县随处可见采收苎麻的麻农,“公司+基地+农户”“专合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科研院所”“农户+订单农业”等经营模式也应运而生。大竹县川主乡的金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公司苎麻种植基地有1300余亩,实现了苎麻种植、收储、机械化打剥、保底价收购的“一条龙”产业。今年,大竹农商银行再次以500万贷款资金,支持该公司批量收购苎麻,扩大苎麻产量。如今,公司已带动周边农户500余户,促进2000余人就业增收。

大竹农商银行负责人表示,要以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开展“产业集群授信”与“零敲碎打”的散户服务相结合的金融模式,助力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文/图 通讯员 李丽晴